快訊

吳欣盈雙重國籍疑慮延燒 民眾黨小雞焦慮「若違法,2024直接下課」

亞錦賽/啪,沒了!大巨蛋開幕戰 最後1000張票完售

季辛吉辭世!從毛澤東到習近平 他如何牽動中美關係

加拿大全齡牛肉開放預告期滿!雖有負面竟見 食藥署:開放為世界趨勢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全牛齡開放是國際趨勢,接下來會與農委會跨部會討論後,再行公告開放。記者鄒尚謙/攝影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全牛齡開放是國際趨勢,接下來會與農委會跨部會討論後,再行公告開放。記者鄒尚謙/攝影

台灣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衛福部食藥署預告「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預告期間30天已到。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期間共收到15則意見,2項正面、3項負面、10件其他,全牛齡開放是國際趨勢,接下來會與農委會跨部會討論後,再行公告開放。

食藥署先前針對加拿大全牛齡牛肉近行風險評估,報告指出,若民眾終生只吃加拿大帶骨牛肉或牛內臟,感染狂牛症風險分別約為每45億分之一及每15億分之一,機率極低。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說,將先收集各界意見,收集意見後再做評估。

預告蒐集意見期限至本月29日止,林金富表示,台灣民眾已吃了16年的加拿大牛肉,許多國家也有進口,有一定管制措施;全牛齡開放是國際趨勢,2022年加拿大牛肉輸銷前十名國家中,僅南韓、沙烏地阿拉伯及台灣目前仍限制出口條件,其餘美國、日本、墨西哥則不限制月齡。

鄭維智表示,台灣從2007年開放30月齡的去骨牛肉,16年來台灣都有吃到加拿大牛肉;2014年又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2021年加拿大申請全牛齡牛肉進口,經過食藥署請專家進行風險評估後,為可接受風險範圍。

食藥署在意見蒐集期限內共收到15項意見。鄭維智說明,正向意見有來自立委、民眾,反向意見則來自公協會、消基會以及民眾,其餘意見則是諮詢查廠報告、會議紀錄、預告網址等等,目前皆已提供。

至於預告期已過,何時開放進口?林金富說,食藥署負責技術性的安全審查,依照程序公開原則,將風險結果公告進行預告;後續會與農委會進行跨部會討論邊境管控措施調整,整體開放時程得配合國家政策。未透露上路時程表。

台灣開放加拿大牛肉進口時間軸。圖/食藥署提供
台灣開放加拿大牛肉進口時間軸。圖/食藥署提供
台灣為加拿大牛肉進口前十大國家。圖/食藥署提供
台灣為加拿大牛肉進口前十大國家。圖/食藥署提供
衛福部食藥署預告「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預告期間30天已到,共收到15項意見。圖/食藥署提供
衛福部食藥署預告「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預告期間30天已到,共收到15項意見。圖/食藥署提供

加拿大 食藥署 農委會

延伸閱讀

陸製碗三聚氰胺溶出超標 西班牙出口黑松露也遭邊境攔截

美國500噸玉米「嘔吐毒素」超標 進口商為動物飼料業者

加國全齡牛擬開放 食藥署:風險可忽略會實地查核

我國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 專家:必須監控這點

相關新聞

國際返還遺骨首例 牡丹社事件原民遺骨今下午抵台灣

英國愛丁堡大學正式歸還1870年代牡丹社事件中4具流落至愛丁堡大學的排灣族祖先頭骨,3日舉行遺骨返還儀式。這是台灣原住民...

醫師禁登醫療廣告 判違憲

醫美診所黃姓醫師在臉書刊登醫療廣告挨罰五萬元,不服處分提行政訴訟,承審法官認為醫療法規定有違憲疑慮而聲請釋憲,憲法法庭認...

國寶窄門 故宮文物命運大不同

每逢國慶,故宮總是會推出「國寶展」,今年也不例外,展出七件國寶,以及六件等待文資局審查的「候選國寶」,預計三個月內分曉。...

市區道路這麼多 為何還會塞車?1989年《天下雜誌》已有解答

近年來關於都市主義(Urbanism)的討論,源自歐洲的「人本復興」概念當紅;反觀台灣長期缺乏公共空間對話,深陷「汽車本位」意識形態泥沼,行人意識初萌芽。身處轉型風口浪尖的台灣城市,應該如何擁有「人本城市」再生的可能性?

所有權纏訟10年落幕 美法院判決兩蔣日記歸我國史館

故總統蔣介石與蔣經國私人日記在內的十五箱文件,存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近十八年,中華民國政府、蔣家後人與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

環保署涉Metoo!傳內定張子敬環境部長 立委、環團怒吼

環保署預估8月22日升格為環境部,但人事尚未公布,立委陳椒華與環團今召開記者會指出,超過75個公民團體連署要求環保署長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