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失戀沒考上台大 史哲感謝「看到不是台北的台灣」

文化部長史哲有一組秘密的LINE貼圖「老闆說得好」,上面記錄他的口頭禪:「偉大化」、「起手式?」、「脈絡很重要」,還有充滿鄉土味的「大起來了喔」、「會當講、莫比(能講的不要用比)」。但貼圖上沒有任何資訊,只有認識的人才知道畫的是史哲。史哲笑著透露,他曾請一位圖文作家當秘書,沒想到秘書暗中將他畫成貼圖、上網銷售。如今這組貼圖成為史哲和工作夥伴的「暗號」。
貼圖中的史哲口吻洋溢台派「氣口」。但其實史哲是外省第三代,父親是創立人本文教基金會的教育家史英。史哲生於台北,六歲到十歲赴美當小留學生。他回憶,回台後寫作文把「蔣公」寫成「蔣公公」,慘遭老師罰站,「但一個小學生怎麼可能理解『蔣公』和『蔣公公』的差別?」 這也是他現在對中正紀念堂的態度—透過民間競圖的過程,讓中正紀念堂可以被民眾想像與討論,「去個人化與去偉人化」,「承認他的功、也不逃避他的過。」
談到中正紀念堂轉型,史哲認為「有形的改變不如人意,無形的改變卻有長足的進步」,朝野對於「去個人化與偉人化」與「功過並陳」逐漸形成共識。只要無形的共識形成,便能促成有形的改變。
史哲念建中時因失戀沒考上台大。他形容自己是「負氣」去台中讀東海大學、之後又到高雄服務多年、與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閩南語因此練得比本省人還「輪轉」。如今他感謝這樣的機遇,讓他看到「不是台北的台灣」。
回憶1980年代,史哲說:「那是一個有點苦悶、有點絕望的年代,社會運動把所有的人捲進去」。「悲情城市」電影上映那年他念大二,跟一群朋友合開西餐廳,名字就叫「悲情城市」。再隔一年發生野百合運動,餐廳也倒了,「因為所有人都跑去搞野百合」。當年一起露宿中正紀念堂的野百合同志,現在有人跟史哲一樣站在台上,有人等著在台下質詢、抗議。
如今這批曾一起露宿中正紀念堂的人,未來也要一起決定中正紀念堂的下一步。史哲感慨,不久前去看重新上映的「悲情城市」,發現拍電影時的侯孝賢比現在的史哲還年輕,「我卻沒有他當年的勇氣」。重新回到台北的史哲,會不會找回當年的勇氣,勇敢改變台灣文化的困境?
▪ 聯合報最新民調/賴清德30%領先 侯友宜、柯文哲旗鼓相當
▪ 聯合報最新民調/4成5盼下架民進黨 侯柯郭合作將贏15個百分點
▪ 聯合報最新民調/區域立委、政黨票支持度 看藍綠白政黨誰領先?
▪ 不斷更新/2024立委大選!看選區範圍、各政黨提名名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