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整理包/4月新制看過來!除了普發6千 電價調漲11%、北北基搭小黃變貴了

持65K2模型步槍違法嗎?刻上序號422064 一份懷念卻招麻煩

六福村懲處將以「最高主管」為主 狒狒沒植入晶片原因曝光

直播/今本土新增10209例、病歿22例 境外移入35

今疫情記者會由王必勝(中)主持。圖/本報資料照
今疫情記者會由王必勝(中)主持。圖/本報資料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10,24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209例本土個案及3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2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0,209例本土病例,為4,723例男性、5,479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518例),臺中市(1,418例),高雄市(1,245例),桃園市(1,199例),臺北市(868例),臺南市(714例),彰化縣(677例),新竹縣(396例),屏東縣(327例),新竹市(326例),苗栗縣(266例),雲林縣(250例),嘉義縣(185例),南投縣(168例),花蓮縣(157例),宜蘭縣(135例),基隆市(120例),嘉義市(84例),臺東縣(79例),金門縣(44例),澎湖縣(31例),連江縣(2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2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18例具慢性病史、14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10月3日至12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11月24日至12月2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1月7日至12月4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0,191,37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810,997例排除),其中8,379,467例確診,分別為37,960例境外移入、8,341,45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50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4,48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844例、臺北市1,587例、臺中市1,535例、高雄市1,413例、臺南市1,079例、桃園市1,077例、彰化縣901例、屏東縣571例、南投縣473例、雲林縣465例、苗栗縣399例、嘉義縣372例、宜蘭縣312例、基隆市307例、花蓮縣251例、嘉義市244例、新竹縣239例、臺東縣186例、新竹市158例、澎湖縣36例、金門縣34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並提醒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較密集區,仍建議戴口罩,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健康。

新冠肺炎 COVID-19

延伸閱讀

疫情降至低點? 莊人祥:近幾周可能上下起伏

陽明交大醫院後疫情醫療數位研討 邀王必勝等專家出席

籲國人打疫苗或考慮提早回台 王必勝指中國面臨5問題「封控有其考量」

因應台商春節返國 薛瑞元:維持醫療量能、整備集檢所

相關新聞

連10天上升 本土+2萬7942例 226例境外、25死 上升46.7%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連八天上升,今天新增2萬7942例本土個案,較上周三增加8891例,上升46.7%;另新增226例境外移...

新冠本土+137 每日報數走入歷史 周四固定公布

新冠肺炎疫情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明天則將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改以一周統計並於周四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國內今天...

新冠本土+85例 羅一鈞:推估總體輕症人數約2千至2500之間

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上路一周,今天新增確定病例85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仍歸零,另新增29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

新制後首例! 70多歲男打5劑 美返台當天「呼吸窘迫」ICU搶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增COVID-19(併發症)確定病例106例,分別為105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CO...

新冠輕症免通報昨上路 確診數大降 本土+112

昨天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新制上路,符合新定義的新增確診病例一口氣從上千例掉到112例,境外移入個案也歸零:另新增死亡20...

單株抗體用不完 專家籲放寬適應症 羅一鈞:會提會議討論

國內購置的單株抗體(Evusheld)目前尚餘7333劑,約可供3600多人使用;但有專家呼籲應加開適應症,以免放到過期...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