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梨泰院事件」會發生嗎?他呼籲強化風險管理

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派對發生嚴重死傷事件,學者指出,梨泰院事件沒有明確主辦單位、場地範圍,人流和交管從一開始就沒做好規畫,「連事故發生都已在進行傷患救助,現場吵雜的電子音樂都沒關」,台灣不一定有梨泰院事件,但有其他各類可能有危害的大型群聚活動,政府應強化並落實大型群聚活動的風險管理計畫。
「台灣版梨泰院事件」可能發生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說,大家會認為不可能,就算活動區域位於狹小巷弄,也不會都是夜店跟斜坡,發生意外不至於有這麼嚴重傷亡的踩踏事件,這種看法「也對也不對」,因為沒有一次大型公共意外事件條件一模一樣、完全複製。
數年前八仙粉塵火災,單信瑜參與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管理工作,包括立法和修法建議、八仙事件書籍導讀撰寫、台中花博安全管理計畫教育訓練等,這兩年也參與劇場活動、大型場館的災害與安全管理教育訓練。
單信瑜表示,八仙事件後,當時考量大型群聚活動主要有明確主辦單位,不論是演唱會、電音趴、放煙火、燈會、廟會迎神、過年搶頭香、燒王船、運動賽事、選舉造勢活動,甚至馬拉松、泳渡日月潭或海峽、遶境,都有「主辦單位」可負責事前的規畫與應急整備,包括場地設施、疏散動線、安全維護人力、緊急救護人力與救護站和救護車配置等。
單信瑜說,連101跨年散場時,周邊道路和捷運站民眾可能發生踩踏或恐怖攻擊,都是想定內,但不一定有適當避險對策或應變整備,「像是我個人,絕對不會在101跨年或任何大型活動散場時擠進捷運站」。這些活動中,他最擔心的是大型燈會、選舉造勢,相對鹽水蜂炮因預先就設想有民眾會受傷,反而準備會周全些。
單信瑜說,但梨泰院事件「沒有明確的活動主持和控制機制、沒有明確的場地範圍、沒有明確的動線」,當地政府也沒有大型活動發生意外的想像,人流和交管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規畫和執行,連事故發生已在進行傷患救助,現場吵雜電子音樂都沒關。
八仙粉塵火災後,單信瑜說,台灣大型群聚活動的管理,中央仍然不敢嚴格立法,都交給地方政府擬定自治條例決定管理的活動類別和管理方式,無論活動硬體設施,如臨時舞台搭建的安檢或軟體的人流動線與救援路線、停辦的天候標準、民眾管制措施、管制與應變人力比例等,都沒有明確指導原則活量化標準與檢查辦法,大都是書面文件流於形式的審查。
單信瑜說,政府舉辦大型燈會都是找各機關員工服勞役,除了部分外包的保全人員,沒有完整避難引導人員規畫與訓練,「有給這些人員反光背心、發光指揮棒、大聲公、對講機和律定標準作業程序與訓練嗎?」大型活動職環安的國外法令規範與官方指引很多,但台灣空空如也。
「我們不一定會有梨泰院事件、波士頓馬拉松事件、印尼運動比賽暴力事件」,單信瑜說,但是台灣可能有其他各類可能發生想定外危害的大型群聚活動,希望各級政府機關把目前鬆散的法令規範好好修訂,讓所有大型群聚活動事前的風險管理計畫和緊急應變計畫與對應的作為更為完整且落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