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杭州亞運開幕式中華隊入場 央視直播跳出「1畫面」

尋獲第4名消防員遺體!屏東廠房悶燒逾24小時 尋找3失聯員工成最後任務

聲援「好油」林裕紘? 管中閔發文痛罵:是誰縱容這些雜碎

一步一腳印 臺中市多元穩健改善空污

▲善用科技執法 臺中市空品不良天數大幅減少。 圖/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提供。
▲善用科技執法 臺中市空品不良天數大幅減少。 圖/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提供。

臺中市推動藍天白雲行動計畫,並善用科技執法,透過多元策略改善空品。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數據統計,今年1至8月民眾PM2.5平均濃度12.6微克,較107年同期19.2微克,降少6.6微克,改善幅度超過3成,是中南部第一個符合臺灣及日本標準15微克的縣市,也接近美國標準12微克;空品不良日今年1至8月僅6天,較107年43天改善近9成。

▲臺中市為中南部空氣品質第一個符合國家標準的縣市。 圖/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提供。
▲臺中市為中南部空氣品質第一個符合國家標準的縣市。 圖/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提供。

環保局長陳宏益坦言,空氣品質受自然因素影響,並非全可人為控制,但盧秀燕市長上任後,為守護民眾呼吸權利,推動藍天白雲行動計畫,並成立空氣品質改善委員會,盧市長與10個局處,每季召開跨局處檢討會議,落實推動改善空品。

陳宏益說,依環保署固定污染源申報資料顯示,臺中市110年固定污染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已較107年減少34%;且從環保署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TEDS最新公布的11版報告,也印證臺中市是全台減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成效最佳的縣市,顯示執行藍天白雲行動計畫的成果見效。

陳宏益表示,臺中市幅員遼闊,污染源多、排放量大,若一直使用傳統管制模式,改善成效難以突破,因此臺中市大力運用智慧科技治理空品,不僅稽查工作事半功倍,也大幅改善空氣品質,讓污染物減量。

臺中市運用科技執法更是獲國內外各界肯定,其中「建置雲端影像智慧辨識平台監控工廠污染排放」獲「2021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是當年度全國唯一環保類公家單位獲獎;「精進空品感測器物聯網發展計畫」及「機車污染AI辨識系統」則雙雙榮獲「全球智慧城市展覽會-2022智慧50大奬」,是東亞唯一獲獎城市,更分別獲「2022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發亞太金級、銀級與臺灣金級、銅級殊榮。

在環保署評定地方執行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工作績效上,更是108至110年連續3年獲評比為特優,110年環境監測及資訊應用考核也同獲評比特優的佳績。

陳宏益強調,空品改善並非一蹴可幾,唯有一步一腳印評估規劃檢討空氣品質目標,以及管制對策並落實執行,務實穩健達標,才是守護人民健康的根本之道。

▲空品改善務實穩健達標,才是守護人民健康的根本之道。 圖/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提供。
▲空品改善務實穩健達標,才是守護人民健康的根本之道。 圖/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提供。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廣告)

相關新聞

照顧民生 政院:汽柴油貨物稅減徵延至年底

行政院今天表示,考量近期國際原油價格變動仍有較多不確定因素,為減輕業者營運負擔、穩定末端售價、照顧民生,決議汽、柴油貨物...

總統接見十大傑出青年 祝林昀儒亞運創佳績

總統蔡英文今天接見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她表示,當選人證明台灣年輕人有無限潛力創造不凡成就,政府的責任就是要支持年輕世代發...

波士頓台灣影展播6部國片 看見不同生命面貌

第5屆波士頓台灣影展9月23日至24日登場,將在波士頓當地的電影院播映6部國片,今年主題為「生命面貌」,帶領觀眾從劇中探...

評台灣首部fine dining紀錄片 精緻餐飲不過是場資本遊戲?

文化部支持籌拍的「台灣第一部fine dining紀錄片」,以《品嚐新台灣(Taste Fine Taiwan)》為名,在其所屬的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 Plus上架。片中以「亞洲50最佳餐廳」、「米其林指南」等國際餐飲評鑑為主要敘事觀點。以此觀點衡量台灣精緻餐飲文化,似與近日有投資人評論台灣餐飲市場的論調似乎不謀而合:不過就是一場資本遊戲。

照片看歷史/1959年阮女玲當選南華化工「瑪莉小姐」 代表競選商展小姐

1959年9月23日,南華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提高工商從業人員服務精神,倡導對顧客禮貌運動,並參加「商展小姐」競選來宣傳「瑪莉牌」香皂,公開招選「瑪莉小姐」,有573人參加徵選,經過初選,複選,決選,來自嘉義的阮女玲當選「瑪莉小姐」,董事長林以德發給當選證書及獎金5000元。阮女玲代表該公司參加10月間舉行的1959年度國產商品展覽會「商展小姐」競選。

健保協商沒共識 付費者憂:加預算保點值恐成惡性循環

衛福部健保會20日完成健保總額協商,協商空間為174億元,其中在醫院及西醫基層部分沒有達成共識,因此將付費者代表以及醫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