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探索新聞/工程爆滿時代 部會標案須重練

營造業是帶動景氣的火車頭工業,也能輕易推動房價與物價。近年來,前瞻基礎建設遍地開花,許多重大建設流標時,只見政府單位一再開出高價。實質檢討流標主因才發現,許多契約不合理,導致廠商不願自投羅網。在工程案量「爆滿」時代,解決流標治本之道,各部會都要打掉重練。
「承辦人不會寫標案,交給顧問公司寫,顧問公司都是同政府單位退休人員,標案東抄西抄,承辦人複查也查不出來。」這是一名工程單位退休老將心聲。幸運者過關、不幸者流標,更甚者造成公安意外或事故,監造者將責任丟給廠商,遺憾卻已發生。
國內公共工程標案委託顧問公司,甚至前後標案「複製貼上」互抄情形,已可說是各單位普遍現象。但翻開流標案,主管機關普遍自我檢討原因,都是缺工、缺料、原物價上漲,實際調查卻並非如此,價格、工期明顯低於需求者是家常便飯,未變更理由,說到底,也是首長為了「趕政績」迷思作祟。
以高雄一項流標四次的前瞻案為例,機關要求變更設計,卻為了配合前瞻計畫無調整工期。近年前瞻計畫,中央政府緊盯執行率,首長也陷入「必須堅守核銷時程」迷思,不斷抬高底價,卻仍無法決標。該案在撐到最後一刻調整工期,多了近三百天才決標。
至於北部捷運工程,近年就有三鶯、信義、桃園等,國內有能力承接百億工程土建標的廠商不到十家,幾乎已飽和;新北停車場更同時推出廿二座。同性質推案量過大,最終只能靠設計、施工包開招標解決。
公共工程流標後,工程案主管機關將責任推給大環境。但事在人為,工程案爆量是事實,當工程主辦機關花人民的納稅錢時,中央與地方應針對工程案中、長期調控,調配原料與人力,並徹底檢討契約內容,擺脫惡性循環。否則只會一再虛擲公帑,卻治標不治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