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利益迴避?公視董事胡元輝:每次領3千出席費 不知有何利益

第七屆公視董事會明天召開,預計選出新任董事長,董事胡元輝已宣布參選,也首度透過臉書發表千字文,回應外界對於「利益未迴避」的質疑。
胡元輝貼文如下:
宣布參選公視董事長職務之後,媒體再度報導立法委員所提出的所謂「身兼多職」的問題,許多朋友建議我做個澄清,我認為有其必要,所以就藉臉書公開做個說明。
我的專職是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的教師,對於這項工作,我有高度的熱情,自信也受到學生們的肯定。因此在評估參選專職的公視董事長時,我曾經很認真思考是否要離開教育工作。
基於大學公民使命與社會功能的體認,我一向認為大學教師應重視其社會實踐的角色。這並不是說每位大學教師都必須跟社會產生多麼直接的連結,但大學終非孤立於社會之外的象牙塔,社會實踐也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對此,我曾經發表過研究論文。
正因為個人重視大學教師的社會實踐,所以自從在中正大學任教以來,便積極參與公民社會的相關活動,包括一些公民團體的創辦或運作。例如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等,這些組織都是非營利團體,也都致力追求傳播生態的進步與提升。
無論是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型態的非營利組織,都是民間團體,也是任何人都可以依法組織的團體,沒有任何薪水,甚至還要自掏腰包來支持運作。我不知道這中間有什麼利益可言?也不知道有什麼權力可用?
至於擔任中央通訊社與中央廣播電台的董監事角色,確實是政府遴聘並經自己同意擔任的工作。我不能代表政府說明為何要遴聘我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我在大學任教之前,曾經在兩個單位服務過(分別擔任社長與常務董事),因此認為有點經驗,可以提供一些意見吧。但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這兩個依法設立的單位都是財團法人。我一年大概去開個幾次會議,每次領取三千元出席費,確實也不知道有什麼利益或權力可言。
中央通訊社後來承接國際影音平台Taiwan Plus的第一期建置工作,我受聘擔任諮詢委員的工作,也是一年四次會議,每次領取三千元出席費。而在開這些會議之前,往往要閱讀大量的資料或瀏覽為數甚多的影音作品,說實在的,如果要賺錢,不需要賺這種辛苦錢。
毫無疑問,如果有機會獲得公視董事的支持,擔任專職的董事長,這裡面絕大多數的服務都必須辭去。其中有屬於因角色改變而不宜再參與的部分,當然也有時間是否足夠分配的疑慮。
既然願意接受社會檢驗,對於所有的問題當然都應該謙虛面對,並盡可能做出回覆。以上就是我對於相關問題的說明,請大家指正。
胡元輝在文末也附上捐款10萬元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截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