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台的下一步?公視董事李志德「四問」胡元輝

第七屆公視董事會周五召開,預計選出新任董事長,董事胡元輝已率先表態參選董事長。另一位公視董事李志德今天透過臉書對胡元輝提出「四問」:對兼任華視董事長的意願和想法、52台的下一步走向、對公廣外語新聞線的想法、對網路平台的想像和發展規劃。
李志德貼文如下:
河道上看見胡元輝老師宣布參選公廣集團董事長,也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候選人。
這篇參選宣言,收穫了幾百條祝福和鼓勵留言。以胡老師,是值得這些贊許和祝福的。如果不在這樣的情境裡,我也很願意在那一串裡跟著留一句。但因為身為有權實際投票的人,就不能只是在胡老師宣示的熱情裡只是單純地「加一」,而必須提出一些,至少我自己關心的問題:
一、參選人對兼任華視董事長的意願和想法是什麼?
華視52台前陣子新聞製播失誤頻傳,再一次突顯了華視「轉型轉尚未成功」的問題。除非文化部決定「開倒車」,讓華視徹底民營化,否則公、華兩台未來關係怎麼理順,資源,特別是新聞製播資源如何整合?特別華視還有龐大資產,這些資產怎麼整合用進公廣整個集團的投資?這些都視公廣集團董事長參選人,有沒有自兼華視董事長的企圖和決心。
二、52台的下一步走向哪裡?
52台製播的連續失誤,除了個人因素,我相信還有結構性因素,例如欠缺人手、資金投入不足等。這從NCC給華視的附附款就可以看出來,NCC要求華視在3年內補足人手和資金,但業界都知道,NCC要求的人力和資金只是低標,只是維持一個全時段新聞台的最低人力,但現今的華視新聞台連這個「最低標」都還沒達到,在人力不足,長時間超速運轉的情況下,出包難免。因此,未來的董事長對52台的建制,還是只滿足NCC給出的最低標準嗎?或者想要讓人、錢更快到位,做一波更積極的投資?
除了維持正常運轉,未來的董事長希望為公廣新聞台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品牌?例如在申請頻道之初,52台節目排播曾經大量納入公視的深度報導、新聞評論節目和紀錄片,給出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卻在短時間內被一一拿掉,令人錯愕而不明所以。
董事長未來希望打造一個有什麼樣精神氣質的公廣新聞台呢?
三、對公廣外語新聞線的想法是什麼?
如果目前風聞的政策不變,這一屆公廣集團將在年中承接原本 Taiwan Plus的英語資服務任務,幾乎等於一口氣多了一個外語台。未來這個外語台的新聞和節目,如何和公視現有的英語、東南亞語新聞重新整合?(「不整合」不該是選項!) 要開發哪些外語資訊服務? 現有的英語、印尼語、越南語、泰國語,需不需要再有增加?
簡單說:對於年中將來到的一整條外語新聞、節目製播,董事長的初步構想是什麼?
四、對網路平台的想像和發展規劃?
公、華視都是電視台,原本服務範圍只限制在台灣境內,但網路-特別是手機這種行動平台的發展,一來把台灣公廣的服務對象從台灣人一下子擴充到全世界華語使用者,同時也增加了大量帶入收入的機會。
原本以電視節目製播的公、華視,怎麼讓現有的節目資源能夠同步以易於網路傳播的格式發送,甚至以現有資源製作網路原生節目,反饋電視節目播出?
網路平台的開發,過去公、華都做了一些,但投資有限,產品應該有機會更突出、搶眼。董事長對於網路平台資訊服務產品的整體思考和發展策略是什麼?
大致是這些問題,周五下午開會,如有機會我會向包括胡老師,或者任何正在計畫參選的董事同僚們提出,希望能夠得到具體的立場和方向,我將依這些問題的答覆投票,我也相信社會未來也能從這些宣示出來的主張,評價新任董事長的表現。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