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提早實施減電措施為缺電? 台電:烏龍質疑

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鄭照新質疑台電提早2個月實施「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代表台灣有缺電可能;台電回應是「烏龍質疑」,措施為需量反應方案,從民國68年時就已推動。
鄭照新今天在臉書貼出一張台電公告,質疑台電將原本今年5月要實施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提前至3月,代表台灣有缺電可能,並指沒有電力的晶圓廠,比家庭代工還不如;沒有電力的冷氣機,比扇子還不如。
台電回應,「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是需量反應方案,從68年就開始推動,是以電費優惠引導用電尖峰的長期做法,指鄭照新是「烏龍質疑」。
台電說明,需量反應措施的選用對象為契約容量100瓩以上(特)高壓用戶,為「可自由選擇參與」的電費扣減回饋措施,並搭配時間電價選用。
台電指出,需量反應是各國電業普遍採行的作法,對用戶來說,有減少電費的誘因;對整體供電來說,有強化移轉或減少夜尖峰用電的效益,與限電無關,不影響一般民生用電,以110年為例,需量反應措施申請抑低容量最高為265萬瓩,併於尖載日抑低用電107萬瓩,有相當實績。
台電進一步說明,過去需量反應執行以日間為主,為提升夜尖峰供電裕度,進一步擴大夜尖峰抑低成效,因此推出彈性夜減方案,讓用戶可以在夜晚尖峰時間,自由選擇抑低2、3或4個小時,並依時段差異給予不同電費回饋,讓更多參與需量反應的用戶共同穩定傍晚至夜間的用電負載。
台電指出,為使用戶儘早熟悉方案內容配合調整用電行為,方案提前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至10月31日止,共計8個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