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中油工作船刮除0.58公頃藻礁 因應對策拖兩年通過初審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作船「東坪8號」前年3月擱淺造成0.58公頃藻礁受損,環評專案小組今天第三度審查中油提出的因應對策,中油承諾強化船舶硬體設施、長期監測受損藻礁區,並研擬未來可能的海象衝擊,歷時將近兩年終於通過審查。
中油三接為施作施工便橋,去年3月無動力工作船「東坪8號」抵達觀塘海域,但當晚東北季風轉強造成流錨,「東坪8號」擱淺刮除大潭G1區藻礁,共有0.58公頃藻礁受損,最深遭剷除30公分厚度。
此案今天第三度進入環評專案小組審查,中油表示,將持續監測觀塘及鄰近區域藻礁生態及環境因子,並定期檢討,如果發生異常將通知施工單位加強防護作業;另外,船舶也強化硬體設施,包括增加抓地力、加長纜繩、提升耐受能力,最大抵抗風速從每秒11公尺提升至18公尺,抵抗風力從6級升至8級。
針對藻礁監測部分,中油承諾,將在受損藻礁區新增一條垂直海岸線的穿越線,並設置上、中、下潮位的調查樣站,1至1.5個月調查一次,並維持兩年,針對監測結果會再進行評估。
環評委員官文惠表示,從事故檢討角度看待此案,承攬商、監造單位、開發單位等都還有很多可以精進的空間,中油雖然將事故原因歸咎給海象,但此類案件也不可能是第一次發生,中油應該把所有問題攤開來談,包括風速、浪高、船舶及人員等各項因素,對於未來能否再次防止同樣問題,要有更為具體的對策。
環評會議主持人簡連貴指出,擱淺事件至今已經發生快兩年,中油因應對策仍未通過環評,「兩年太長了,根本無法因應」,中油應盡快依照環評委員意見履行因應對策。
環評委員最後決議通過此案,另要求中油收集近五年來該區域的環境特性,包括沿岸海流流向、留宿、浪高、風向、風速等,了解作業船舶條件及操作程序,據此檢討修正因應對策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