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反共 史學泰斗余英時 「最大粉絲,其實在大陸」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於1日辭世,享耆壽91歲。他曾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被公認是胡適之後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包括中研院院士王汎森、黃進興都是他的門生。余英時雖一生標舉反共,但黃進興說,余英時的最大粉絲其實在中國大陸,王汎森也提及,余英時的著作,刺激了文革後的中國年輕人發現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影響深遠。
中研院院士王汎森表示,余英時是有良知的一代史學泰斗,具有風骨,可作為後輩典範,對學生也非常溫暖、體貼,從不疾言厲色,以朋友相許相待。
王汎森回憶,余英時天資極高,又非常努力,當年他進普林斯頓大學,余英時也剛從耶魯大學過去普林斯頓,彼時余英時正值盛年,維持徹夜不眠工作的習性,更曾經有鄰居好奇余家有個房間晚上從未熄燈,而探問余家人。
王汎森表示,余英常開玩笑地說,自己的研究領域從堯到毛澤東,從上古跨越近代。其學術關注從古到今,幾乎跨越整個中國歷史,從早期到古代、宋明清思想、文化史,到近代思想與知識份子問題,其著作更刺激了文革後的中國年輕人發現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相信余英時精心結構的著作,將來會持續影響後世。
王汎森表示,據熟知余英時的人說,余英時從學生時代就喜歡看梅森探案,對於偵探小說的喜歡,也讓余英時的書讀起來,就像透過層層剝開,一一破解歷史中的問題;而余英時閱讀廣,如採花釀蜜,做學問既學又思,不認為史學有定法,他常見余英時眉頭微皺,隨時運思,余英時也綜合1950年代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精華來研究中國歷史,同時開啟無限扇窗戶看一件事情。
王汎森提及,他偶而會寄書給余英時,兩人在電話中聊書,他發現余英時讀書非常快,也很快形成見解,「不知子晉緣何事,才學吹簫便得仙」很適合形容余英時。
此外,王汎森說,余英時對自由民主的堅持一生未改,堅持反共,對台灣的自由民主關心,且對時事訊息掌握清楚。
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則表示,余英時是他的恩師,他回憶,當時在美國留學,余英時不只對學生的學術要求嚴格,但學生的生活日常也給予關懷,時常怕學生餓肚子,「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
黃進興透露,余英時終身堅持自由民主的價值,淡泊名利,晚年鮮少公開露面,但訪客仍絡繹不絕,其中更不乏中國大陸人士登門拜訪,「余英時最大的粉絲,其實在大陸。」但他也說,這些人的名字都不能講出來;王汎森也提到,余英時的家,就像當年胡適在紐約的家一樣,許多人爭相拜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