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可能回到過去」林佳龍建議政府邁入C-Tech時代

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今天在臉書上發表建言,他指出,如今生活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應該為「與疫共存」而準備,必須整合台灣科技、建構科技防疫網、邁入全新C-Tech時代。
林佳龍指出,這波疫情,是我國發展創新科技來防疫的重要時刻,因應疫情而生的科技,也許可統稱為C-Tech,C可以是COVID-19簡稱,也可以是Connectivity(連結)、Communication(溝通)、Community (社區)、Corporation(企業)的意思。 COVID-19是發展C-Tech的主題,Connectivity運用IOT(物聯網)雲連網技術斷開傳播鏈, Communication則是開放透明的資訊溝通,Community是保護社區安全,Corporation則是維持企業永續經營。
林佳龍說,台灣是科技島,我國有能力透過築起科技防疫網來強化防疫安全網。世界各國都設法推陳出新,以科技輔助防疫工作,如此才能知道追蹤誰,去哪裡追蹤、何時該啟動追蹤以及如何追蹤,特別是針對無症狀卻帶高濃度病毒的感染者,就是一項關鍵挑戰。追蹤人是為了追蹤病毒,需要全民共同配合之外,更需要創新科技輔助,有很多現成的技術,已經可以被運用。追蹤即是檢測與監測的工作,有科技工具,才能設法跟上病毒傳播的速度。此刻,篩檢的能量正持續擴大,「希望全台各地的企業、社區都能布建足夠檢測站。」
林佳龍說,監測工作除了追蹤確診者(病毒)的足跡行蹤,更重要的是,也要運用智慧醫療的科技,追蹤及關懷親友是否健康,這些技術已有國內外醫學中心跟科技公司研發24小時的健康監控,搭配線上即時醫療諮詢,這樣的技術,應在兼顧數位落差的情況下,加強推廣運用。確保社區檢測及監測量能,類似此次端午連假的無法返鄉的民眾,若能透過社區科技防疫網,或能了解居住在不同地區的長輩是否在安全的環境下,是否平安健康。
林佳龍認為,從京元電子的案例看來,善用科技工具進行企業防疫與社區防疫,已是刻不容緩。日前他建議多設PCR核酸檢測站,也得到指揮中心初步認同,但後續法規鬆綁及技術人員能量需要盡快克服。
林佳龍說,運用科技,能強化防疫所需的指引(Guidelines),發展一套遠多於戴口罩、噴酒精、待在家及打疫苗的指引。指引需針對如何自我保護、匡列、篩檢、隔離、照顧、醫治等工作分門別類,才能持續強化民眾現有的防疫知識及意識。例如,將大數據、數位科技,智慧醫療的技術,進一步整合運用,將公開透明的資訊,疫情、確診熱區、醫護量能、民眾接觸足跡等,透過單一整合平台與APP,呈現給政府部門以及個人。
林佳龍指出,台灣在前一波防疫做到成功圍堵的超前部署,但如今病毒壓境,並且持續變種,「我們都有心理準備,生活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因此,善用科技,我們的部署才能持續超前,也才能保持理性,來面對變動的新生活方式(New normal)。C-Tech不只是現在進行式,也是因應未來傳染病的科技基礎建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