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戶老了 指望年輕人加入 難!

寄養家庭招募一年比一年困難,去年受疫情影響,各地招募說明會出席率都很低,家扶基金會統計去年辦了四百場招募活動,最後成為合格寄養戶者只有一成六;而去年新進需要寄養的兒少近六百人,只募到一百戶寄養家庭。
承辦寄養家庭服務卅七年的台中市北區家扶中心,平均每年安置兒少約八十名,去年受疫情影響,招募說明會出席率低,人數較往年少三成,加上招募過程繁瑣,民眾提出申請外,還須經社工訪視、市府審核等程序,並要參加訓練,使原本有意願擔任寄養家庭的民眾打退堂鼓,領表率也少了三分之一,去年僅增三戶通過審查,比往年少一半。
南投家扶中心連年招募同樣辛苦。南投家扶中心主任魏季李表示,目前合格寄養家庭共卅五戶,照顧縣內五十五名幼童,去年參與招募說明會僅有五戶,與往年一樣少。
彰化家扶中心每年都辦說明會,去年八月的說明會只有十人出席,是往年的一半。督導孫皎容說,受疫情影響,確實影響有意了解寄養家庭民眾的意願,一般在說明會後,仍想進一步加入寄養家庭的民眾,會領表送件申請,再經社工家訪,及夫妻完成團體培訓十二小時,審核通過才算合格。
目前彰化縣府每年簽約安置案上限為一百零五案,孫皎容說,以一戶安置兩人計算,現有寄養家庭數雖可負荷,仍持續尋求有意願的愛心家庭。
魏季李坦言,需要寄養的兒少多為受虐、失依及身心障礙者,且通常對自己被寄養有所認知,生活照料上得更用心包容,而老一輩家庭觀念認為,寄養孩童家庭複雜度高,不僅不好教養,還怕自己小孩受影響,因此打退堂鼓。
若要指望青年家庭成為寄養家庭就更困難。新北市家扶中心督導范淑芬說,因家庭型態轉變,年輕人結婚後忙工作、拚經濟,既忙碌,也因普遍低薪、缺乏照顧孩子的經驗,缺乏寄養意願,就算生了孩子,也可能只生一個「精養」,根本沒有投入寄養服務的想法,又怕衍生額外撫養費用,造成寄養家庭招募困難。
家扶表示,基於上述原因,目前寄養戶呈現高齡化現象,亟需新血加入。事實上,寄養家庭規定並未排除單身及單親家庭,政府在寄養費方面也逐步改善中,新北市政府更取消寄養父母六十五歲的年齡上限,降低門檻。
「最有效的招募作法是老鼠會模式。」范淑芬說,從過往經驗發現,許多父母對照顧寄養兒沒有信心,但看著親友成為寄養父母,接著帶出成就感,自然而然會被感染,認為「有為者亦若是」,往後也有寄養戶的「學長、學姊」可以協助輔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