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鼠衛星、玉山衛星與台灣失聯 太空中心推測2原因

我國兩顆國產立方衛星「飛鼠」、「玉山」24日晚上11時由美國火箭公司Space X的火箭「獵鷹九號」搭載升空,國家太空中心今晚表示,兩顆衛星今早10時和晚上8時各通過台灣上空一次,但我國基地台都沒有收到衛星傳回地面的訊號。不過有國外基地台收到訊號,推測可能是我國訊號接收面盤架設角度不對,或衛星電力不足,將於明早10時再度嘗試通聯。
24日發射的兩顆衛星都由國內學研單位和業者研製,並無專款,而是團隊運用科技部、教育部高教深耕等計畫的經費投入研發,每顆斥資逾千萬元。第一顆衛星是中央大學製作的「飛鼠」,用於觀測電離層電子濃度,偵測地面無線電通訊受干擾情形,有助改善GPS誤差,提升行動導航功能。第二顆是民間公司騰暉等單位製作的「玉山」,能追蹤全球船隻航行軌跡,增進交通安全。
按科技部提供資料,兩顆衛星準備發射時即一波多折,原定台灣時間21日晚間發射,但先後因火箭安全檢查期程延後、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發場天候不佳等因素,一連延期三次,終於在24日發射升空。我國兩顆衛星與其他國家的141顆衛星一起升空,發射後1小時,衛星即在525公里高空處脫離火箭,從休眠狀態啟動,陸續佈署到軌道。
太空中心計算軌道運行時間,兩顆衛星今天10時左右首度通過台灣上空,就發生台灣基地台收不到訊號的險境;衛星今晚8時再度通過,學研團隊再次嘗試與他們產製的衛星連絡,仍收不到訊號。但中央大學團隊表示,他們了解全球各個接收站情況,發現有些國外接收站收到我國兩顆衛星的訊號,證明衛星「還活著」。
有關衛星為何與台灣失聯,國家太空中心林俊良舉例,「耳朵正對著喇叭時,聽得最清楚」,我們收不到衛星訊號,可能是因台灣接受衛星訊號的盤面沒有完全面向衛星,或是衛星在太空還轉得不夠久,它們的太陽能電池還沒吸收足夠太陽能,以致電力微弱。立方衛星體積遠比日前發射的福衛五號、福衛七號小,確實也較難從地面捕捉行蹤。
林俊良表示,一般衛星發射升空後,地面在二到三天內沒收到訊號,仍屬正常現象。參與這次衛星發射的團隊已調整天線角度,明天上午10時將再次與衛星聯絡,期待能收到回訊。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科技部今天表示,昨天晚間順利升空的飛鼠衛星與玉山衛星,目前尚未與台灣地面站通聯,團隊評估可能是天線問題,將持續調整測試,預計明天早上10時會再嘗試通聯。
台灣團隊研製的飛鼠衛星、玉山衛星歷時3年多研發,於台灣時間24日晚間11時整搭乘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升空。
飛鼠與玉山衛星原訂今天上午10時5分跟地面站進行首次通聯,但是未能成功接收訊號,晚間20時39分再進行第二次通聯,依舊未收到訊號。
科技部表示,飛鼠衛星、玉山衛星主要接收站分別為中央大學地面接收站與國研院太空中心地面接收站。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與中央大學正積極調查台灣地面站未能通聯原因,預定明天上午10時左右,玉山與飛鼠立方衛星第3次繞行到台灣上空時,再度嘗試通聯。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表示,國外好幾個地方都有收到訊號,但是台灣沒有收到,猜測可能是衛星經過台灣上空時,天線仰角不夠大,訊號接收不夠強,造成解析不出來。
林俊良表示,由於立方衛星體積很小,評估還需要一點時間做調整,看看未來幾天有無機會捕捉到訊號;各種方式都會嘗試,包括天線調整,也會嘗試詢問國外接收到衛星訊號的網站,看能否得到原始訊號資訊進行解碼。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劉正彥表示,目前國外都能收到玉山與飛鼠訊號,代表衛星仍活著且正常運行,研判台灣地面站沒收到原因可能跟天線有關,但也不排除其他可能,目前團隊正積極調整。
劉正彥指出,先前在地面進行通聯測試都是正常,衛星打上去只要是正常運作,他對沒能馬上接收到訊號、並不擔心,這本來就會需要一些時間,而且剛好給團隊學生考驗,學習排除問題。
飛鼠衛星由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製作而成,重量4.4公斤,可量測太空電離層的電漿特性,研究它如何干擾衛星和地面無線電通訊,希望提升GPS定位。玉山衛星則由騰暉電信科技公司、雷斯康公司、海洋大學運輸科學系等製作而成,重量1.6公斤,可進行船隻和車輛的動態監控、交通管制等用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