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事廢報告寫這三個字 蘇治芬怒嗆「怎麼好意思」

全台有24座焚化爐,其中19座已經高齡化、處理量能不足,尤其近年焚化爐經常處理事業廢棄物,排擠一般家戶垃圾額度,各縣市出現「垃圾大戰」。經濟部今天提出工業廢棄物再利用作法專案報告,指出每年「不定期」派員追蹤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產品流向,立委蘇治芬批評,全台36個工業區應一座一座盤點,檢討問題出在哪裡,經濟部怎麼好意思說「不定期」追蹤,根本是滑天下之大稽。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環保署、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報告廢棄物專案,全台24座焚化爐每年處理量約650公噸,其中近400公噸為一般廢棄物,其餘則是事業廢棄物。針對事業廢棄物去化策略,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會推動廢棄物燃料化、再生粒料應用於再生工程、工業區釋出環保用地設置處理設施等。
經濟部專案報告則指出,已訂定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工業局每年不定期派員針對公告應進行流向追蹤的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產品進行現場追蹤,經查具缺失情事者發文要求改善,涉及使用用途或區位不符者,要求停止送料;並在北中南區設置特殊事業廢棄物處理中心,處理量共計每年35.6公噸。
蘇治芬批評經濟部,「環保署在幫你善後、很好心」,事業廢棄物要自己處理,但現在是環保署在幫忙經濟部承載,經濟部繳了白卷,「不能這樣下去,太不像話、非常不像話」,台積電相關措施都可以做這麼好,證明有良心企業只要願意,就可以做到事廢回收再利用,「沒有超過人類能力」,為何不直接要求下去?「經濟部稍微像話一點好不好」,不能再拖下去。
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說,再利用比率有提高,會努力將工業區環保用地趕快釋放出來,設置相關事業廢棄物處理。
蘇治芬說,大型公司產出的事業廢棄物,應該針對工業區一個、一個盤點及檢討,全台灣才36個工業區而已,要調查「問題出在哪裡、如何處理、去處在哪裡」,經濟部「還好意思在業務報告說不定期追蹤去向,怎麼好意思用不定期三個字?看看你的業務報告,滑天下之大稽」。
另外,全台有花東、雲林、南投、竹縣、金門、澎湖、連江等八個縣市沒有焚化爐,需要依賴其他縣市焚化爐處理垃圾,蘇治芬質疑,環保署雖然按照法規可以調度,但實務上不容易做,要求一月底提出制度檢討及修法版本。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