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登山事故暴增 網路揪團占7成4

台灣開放山林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國內登山大爆發,網路「揪團登山」愈來愈盛行,但臨時組團只注意分攤車資,登山素質參差不齊,常出現掉隊、迷路,登山事故暴增。消防署分析山域事故者身分,發現自組隊逾四百人,占了山域事故七成四,成了登山活動高危險群。
上月十七日,一支七人登山隊挑戰中橫畢祿山、羊頭山一日縱走,四人抵達羊頭山登山口後發現三人落隊報案求助,搜救人員徹夜搜尋找到其中二名失聯隊友,另名葉姓女子隔天才發現,已失溫死亡。
葉女雙親泣訴,女兒登山參加網路自組團,但領隊沒了解隊員經歷和體能狀況,也沒辦理登山保險,「隨便揪一揪,沒告訴大家該穿什麼裝備、帶什麼東西、物品,讓女兒枉送性命」。
雖然網路組團登山一再發生事故,揪團依舊熱門。劉姓資深山友說,臉書和LINE的方便性帶動登山活動,只要有人在網路開團,沒多久就額滿。開團和成員間以為像「共乘」,當「分母」分攤登山費用,卻沒考慮風險。
自組團成員互不熟悉,揪團者也缺乏風險管理和團隊分工觀念,以為只是一起去爬山,但一上山就常出現體力差或身體不適成員落隊、脫隊,讓風險大增。
登山事故頻傳,也讓消防人員疲於奔命。消防署統計分析,去年山域事故二○六件,但今年至今已有四○七件;以身分類別統計,今年登山事故人數五六三人,自組團就有四一四人,占百分之七十四。自組隊出狀況竟比四年前暴增一倍。
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搜救組長江宇川說,網路資訊方便,許多山友分享登山路線和美景照片、影片,讓許多人對登山躍躍欲試,卻缺乏登山知識、體能訓練和求生技能,更沒有風險管理概念,憑著熱情就往山裡衝,甚至出現高山症還要登頂,但大自然是最嚴格的老師,準備不足貿然登山,大自然也會無情地驗收學習成果。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