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聞/膝蓋換山屋?背工權益卡半路

全台山屋進入大整建時代,提供避難、休憩空間,象徵登山環境一大進步。卻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勇士」,被遺忘在山谷之間。
高山協作,有人稱他們為「台灣雪巴」、「背工」,平時他們替登山客背物品、食材,有時集背負、炊煮、嚮導於一身。他們也替山屋供餐運補食材,公部門有工程建材需求時,從一片卅五公斤的矽酸鈣板,到不可拆解的一百公斤發電機,都是他們一肩扛起。
國家公園將背工單人單趟薪資,從四千元提高到四千四百元至五千元,若超過六十公斤以上,單趟單人日收入就有萬元,比起登山商業團,背負廿五至卅公斤的一日行情價四千元,背建材賺得更多、更快。
然而,隨著一件件工程陸續發包,也引來「膝蓋換山屋」的疑慮。
今年九月廿三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在嘉明湖步道架設通訊基地台設備,一名高山協作「比勇」獨自將一百公斤重的發電機背上山,山友紛喊「好猛」、「神人」,媒體更以「英雄」稱之。
但就在這之前幾天,才有一名資深高山協作,在標高三一五○公尺的卡賀爾山工作途中不幸身亡。半個月內,協作界就歷經了勇猛的讚嘆與殞落的唏噓。
無論整建山屋、改善基地台通訊,公部門進行高山工程,背負重物首選都是先找背工,因為請背工背一百公斤發電機單趟不過萬元,若倚賴直升機運補,動輒要花百萬元。
外界所謂的高山「神人級背工」的出現,說穿了,就是包商成本考量下的產物,原本應該由機器可以代勞的事,卻用最原始的人力背駝,省下的成本背後卻是背工健康與權益。
今年九月十六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召開開放山林會議,當時,卡賀爾山高山協作身亡事件才過幾天,蘇貞昌要求重視協作權益。
一件件裝備疊上鋁架,高山協作戴上頭帶,他們背起自己的人生,又在山谷間結束生涯。二○一二年協作吳明旭墜崖身亡、二○一五年「藍教官」幸益貞勞累過度喪命、今年「士官長」在能高安東軍喪命。十年來,每逢意外,就會興起一波檢討,但他們的權益,一次次被炒起,卻一次次隨時間冷卻。
今年是脊梁山脈旅遊年,政府給予背工的權益與保障,卻還在半路。
這次,高山協作權益能跟上嗎?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