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淨零碳排? 民團呼籲:提高政策層級

民間團體今與立委共同舉行記者會,針對台灣目標2050淨零碳排做呼籲,盼蔡政府設立2030年30%再生能源的目標,同時提高政策層級,並由總統擔任召集人。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公民參與協會今與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丶民進黨立委劉建國共同舉行「「台灣邁向 2050淨零碳排準備好了嗎?」記者會。
會中指出,根據國際能源署(IEA)10月13日發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20)」報告,新冠肺炎造成的動盪將使未來20年全球能源使用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目前國際雖有部分國家針對碳中和目標努力,台灣目標年2030年只減排20%,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2005年50%以 下,因此台灣路徑須重編加速,才能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表示,針對近期即將公告的用電大戶條款,原本應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政策,同時藉此機會輔導企業使用再生能源,跟上國際趨勢,但公告的草案卻讓民間團體大失所望,不但納管的範圍過於寬鬆,甚至不願公告納管名單,他主張,蔡政府應設立2030年30%再生能源的目標,針對用電大戶條款,務必公開納管名單,以利公眾檢驗。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表示,在組織改造方面,能源局須升級為能源部,才能加速能源自主,快速建構本土能源產業及節能減碳;同時綠能、節能政策須副院長級統籌指揮,才能有效整合各部會一起推動。他也建議,應每年減少對外採購煤炭至少2%,同時增加再生能源的生產量及節能成效,並取消石化業補貼,不再鼓勵温室氣體排放大户。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也認為,目前處理氣候變遷的單位層級不夠,只有「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做統合,力量不夠,如果沒有更高層級的決心來處理是不可能的。他建議,台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需要更高權責單位主導,由總統擔任召集人,中研院也要積極參與,這樣台灣產業、能源轉型才動得起來,2050淨零碳排才做得到。
屏東科技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副執行長簡赫琳則表示,若台灣或世界各國無法在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目標,且全球在2050年較工業化後氣溫升高仍超過1.5度或甚至2.0度,那台灣這樣四面環海的孤立小島,現在就要開始超前部署,面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包括水資源的永續、糧食安全、貧窮人口逐年增加等。他表示,不能只將重點放在達到淨零碳排,更需加強因應氣候變遷相關的調適性治理規劃。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