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次將台灣漁獲名列「強迫勞動製品清單」農委會:形象不太好

美國勞動部每兩年都會發布「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List of Goods Produced by Child Labor or Forced Labor),今年在9月30日晚間公布,首次將台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中;日後,台灣遠洋漁船的漁獲產品出口美國將面對嚴格限制,除非可證明產品並非由強迫勞工生產,否則可能不得進口。
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確實有此事,但這雖然是美國正式公告,我國的魚貨並沒有因此不能出口進入美國,但對於我國的形象「不是很好」。
漁業署表示,透過外交管道向美方說明我國改善外籍船員所採取的權益保障措施,但我國漁獲仍被納入該清單;依據相關資訊顯示,我國遠洋漁獲輸美暫不受影響。
漁業署表示,從民國106年起依遠洋漁業條例制定「境外僱用非我國籍船員許可及管理辦法」以來,不斷努力改善外籍船員權益與待遇,包括將工作時間規範納入,強制定型化契約保障薪資、保險,實施仲介管理評鑑、修正涉及人口販運之通報程序,加強在國內外港口檢查與船員訪查,並對違規漁船經營者依法予以處罰,以持續改善遠洋漁船上外籍船員的權益與待遇。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台灣遠洋漁業所捕撈的漁獲產品銷往美國市場,主要對象為超市,自助餐和餐廳等通路,美國作為台灣漁獲主要出口市場之一,認為此項制裁預計將造成遠洋漁業中難以計算的經濟損失,也影響台灣在國際間的人權聲譽。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美國勞動部之所以決定將台灣遠洋漁船的漁獲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是由於多年來不同的調查和報導,發現台灣遠洋漁業系統性的強迫勞動仍然存在。政府和漁業雖然已採取不少措施,但這些政策執行和落實效果方面顯然不足 。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表示,呼籲勞動部和農委會漁業署承諾在本屆立法院會期內,推出改善遠洋和沿近海漁業中漁工勞動條件的政策,包括加強落實漁船上的勞動檢查、漁船資訊透明度、漁獲資訊的可追朔性以及提升觀察員覆蓋率等,避免強迫勞動及人口販運的發生。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資深海洋顧問Andy Shen表示,台灣漁獲被列入美國勞動部「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證實台灣漁業中存在許多強迫勞動而來的血汗海鮮。美國主要零售商例如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和美國老牌鮪魚罐頭「大黃蜂」(Bumble Bee),都有跟台灣船隊採購。這份清單在美國普遍被認為是對於強迫勞動狀況具有公信力的資訊來源,而美國勞動部的調查結果,也會影響許多美國企業的採購決策及社會責任政策的制定,台灣企業所擁有的美國品牌「大黃蜂」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