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探獄中陳菊 胡佛建議蔣經國讓民進黨成立
中研院院士胡佛辭世,他的得意門生、中研院院士朱雲漢表示,胡佛最大貢獻就是參與憲政改革,在黨外運動興起時,扮演國民黨與黨外協調的關鍵角色,讓台灣民主改革和平進行而非衝突。不過因後來台灣民主改革捲入統獨爭議,讓胡佛非常憂心。
朱雲漢說,胡佛一直希望台灣有機會在華人世界發展出示範作用的民主憲政,早在1960年代,就辦《思與言》雜誌,是很重要的思想平台,後來台灣的自由主義力量都從這開始。他說,胡佛也一直呼籲國會全面改選、解嚴,對學術界、政府政策影響都極大。
朱雲漢指出,台灣民主改革可以和平進行,胡佛也是關鍵人物,在台灣初興起黨外運動時,胡佛就理念面給予很大支持,和陶百川一起扮演朝野溝通最重要的角色。美麗島事件時,他為被抓者積極奔走,曾去獄中探望陳菊和呂秀蓮;民進黨成立時,他給當時總統蔣經國建議方案,希望台灣順應時代潮流開放,和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等都很熟。
不過,後來台灣民主改革捲入統獨議爭議,朱雲漢說,胡佛因為在中國成長,歷經抗戰時期,深知中國13億人的民族主義不會容忍台灣的民族主義發展,很擔心兩岸關係可能會出現兵戎相見這種大家最不願看到的情況。為此憂心,胡佛都向兩岸領導人表達建議,他個人生前最大希望也是兩岸在全民認可下走向統一。
朱雲漢說,胡佛在大陸學術界也有很高地位,是中國社科院名譽高級研究員,相當於海外學部委員,等於台灣的中研院院士。胡佛見證台灣諸多重要歷史,著述貫穿台灣各時期,非常浩瀚,朱雲漢說,胡佛女兒一直在整理,不過目前還沒到可以發表的階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