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事件兩周年 傷友:至今不敢吃小火鍋
歷經八仙塵爆,30多歲的佳佳出院後,手部關節不聽使喚,無法替周歲的女兒換尿布、泡牛奶,出院後第一次看醫生,她腦袋一片空白,只說了一句「醫生,救我!」經過3次手術、1年復健,佳佳攣縮的手功能逐漸恢復,心理的創傷卻難以平息,不僅半夜睡不好覺,外出用餐不敢吃小火鍋,看到火依然「怕怕的」。
八仙塵爆邁入2周年,長庚醫院今舉辦記者會,帶著3位傷友回娘家分享治療與復健經驗。回想2年前6月27日,長庚醫院收治近60名傷患,人數僅次於馬偕、三總,同年底成立了「燒燙傷門診治療中心」,共治療100名塵爆傷友,其中33人重返職場、29人恢復就學、31人持續復健。
當時四肢燒傷面積達50%,佳佳經過治療和住院3個多月後,出院後攣縮的雙手、雙腳全然不聽使喚,僅能靠輪椅移動,三餐需要他人協助,她直言,回到家後少了嗎啡止痛全身難受,對未來感到失望、走投無路。第一次看診,她只對醫生說,「救我!」就算怕痛,卻知道手術、復健這條路非走不可,只想有一天,可以親手照顧1歲的女兒,恢復正常生活。
同樣努力復健,當時剛從護理系畢業的如如,歷經八仙塵爆後,出院後手、腳不聽使喚,僵硬到無法彎曲,沒辦法自由行走,三餐、如廁都需要他人協助,即使努力復健成效卻不大,逐漸變得容易生氣、難過和自卑。直到接受手功能重建手術,如如的雙腳第一次確實踩到地面,她喜極而泣。
另名少女阿若當初在加護病房治療,非常抗拒做復健,出院後一年的時間,手部功能像簡單的梳洗、擰毛巾等活動無法完成,術後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雙手,她哭了一個小時,下定決心復健,從原本無法拿筆寫出名字,到現在可以自己外出,從錢包拿出零錢,還能化妝打扮重拾自信。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主任廖漢聰表示,塵爆傷者重建手術中,手功能就占95%的上肢功能,其中大拇指占超過50%以上的手功能,多數傷友仍持續復健。至於心理的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任張家銘說,儘管已經2年,仍有傷者坦言「不敢接近瓦斯爐,看到火就離得遠遠的」,心理治療應持續不間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