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擔心變「另一個利比亞」?川普推遲對伊朗動武 兩個考量曝光

117學年申請入學放寬至4倍率 考生進二階機會更高

又破底!5月新生兒僅剩8,433人 「生不如死」持續53個月

新生兒人數持續探低。嬰兒示意圖。(圖/123RF)
新生兒人數持續探低。嬰兒示意圖。(圖/123RF)

台灣新生兒數持續探底!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2025年5月全台出生人口僅8,433人,較4月再減251人,再度創下新低紀錄,回顧1至5月統計,分別為9,495人、10,407人、9,388人、8,684人與8,433人,顯示今年以來每月出生人數呈現逐步下降趨勢,且已連續兩個月低於9千人,與去年平均每月仍有破萬新生兒相比,落差明顯。

統計數字也反映,台灣自2021年2月起正式進入「生不如死」時代,也就是每月出生人數皆低於死亡人數,截至今年5月,這樣的趨勢已持續53個月。儘管政府陸續推出生育津貼、托育補助等多項措施,整體生育率仍難見起色,少子化問題愈發嚴峻。

與此同時,人口結構持續朝高齡化傾斜。截至5月底,全台65歲以上人口達456萬4,313人,占總人口比率達19.54%,距離進入「超高齡社會」(20%)門檻僅一步之遙。而0至14歲兒童僅占11.65%,長者幾乎是兒童的兩倍;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為1,607萬1,285人,占比68.81%,支撐比例逐年下滑。

從縣市分布觀察,高齡化最嚴重地區為嘉義縣,65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23.56%;新竹縣、台中市及南投縣也均高於全國平均。相較之下,新竹市則以0至14歲人口占比15.37%,成為全台最年輕城市。顯示當地受惠於科技產業聚落、就業機會與相對完善的育兒資源,對年輕家庭具備明顯吸引力。

儘管少子與高齡問題雙重夾擊,但5月統計亦透露一線生機,結婚對數出現微幅成長,折合全年粗結婚率為千分之6.45,代表每千人中約有6.5人結婚,與去年同期持平。

從各地來看,結婚率最高的是桃園市,達千分之7.48,其次為花蓮縣千分之7.34,再者為台中市千分之7.21,顯示這些城市在交通便利、生活機能與居住誘因等層面,對婚育族群具吸引力。

雖然結婚率略有回升,但是否能轉化為實質生育行動,仍須觀察未來長期趨勢與政府家庭友善政策的落實,唯有讓年輕世代敢婚、願生、能養,才有機會逆轉當前長期「生不如死」的人口困境。

高齡化 結婚 生育率 新生兒

延伸閱讀

議員籲支持636億追加預算 盧秀燕:何不與原本補助款一起發

拉貨效應…5月出口創高 年增38%

中信金2025年前五月賺246億元

5月對美出口三個亮點 33年首見

相關新聞

全職媽怨「喪偶式」育兒累翻 老公竟嗆:再不打扮我會出軌

「妳再這樣不打扮,我很有可能要出軌的。」一名人妻在臉書《靠北婚姻》上分享了與丈夫間的對話,親耳從丈夫口中聽到的「警告」,讓她震驚又難過,引發網友熱議。

半年無性生活!求歡遭妻嗆「只用下半身思考」 人夫苦不堪言

一名男子近日在臉書社團「靠北婚姻」發文,控訴自己婚姻中的困境,坦言因為夫妻生活幾乎停擺,讓他對婚姻的意義產生深刻質疑。他在貼文中提到,結婚至今性生活次數屈指可數,甚至形容自己「難道要終生自我安慰嗎?」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荒唐婆婆!要求幫養小姑孩子「1個2個沒差」 媳婦拒絕被罵到破羊水

一名準媽媽近日在臉書社團「靠北婚姻」上發文抱怨,描述自己懷孕即將臨盆之際,卻遭遇婆婆提出的一連串荒謬要求,甚至因為拒絕幫忙養育未婚小姑的小孩,導致自己情緒激動到破羊水,讓她心灰意冷。

2周沒見面!她1晚連續求歡5次未滿足 哭問︰很麻煩嗎?

情侶相隔較久才見面,激情積壓自然一發不可收拾!台灣1名女生表示,自己與男友長達2個星期沒有見面,其性慾一直累積,終於見面時連續求歡5次,但她仍然不感到滿足,她突然詢問「我是不是很麻煩?」,男友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反應,女生見狀直接爆喊再問,男友只好笑着回答「沒有麻煩」。

不僅女大生…王文洋再爆包養人妻生娃 兩性專家2層面分析:不OK嗎?

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的感情風波再度引發關注。繼宋姓女大生為親子關係確認案出庭後,近日又有爆料指出,他曾與一名已婚女子育有一子...

交往一年約會全買單…55K男生日收1物心寒「被榨乾」 一通電話終於清醒

一名25歲上班族男性在Dcard大吐苦水,揭露與女友交往一年的真實心聲。他自稱月薪5萬5,房租一個月8千,能存的錢不多,卻相當願意在女友身上花費,從約會、旅行到一杯飲料,全由他買單。女友則家境小康、生活費寬裕,卻從未付過半毛錢,還習慣在IG曬精品、出國去哪裡玩。直到他生日收到一張手寫卡片,心徹底涼了,直言不想再繼續下去,「我覺得自己終於清醒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