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蝴蝶不侵台、熱低已消失 專家曝豪大雨狂炸南部原因

當「手機先吃」潮流當道 個性化餐廳成Z世代新飲食宣言

54歲三高男「完全沒吃藥」靠自律逆轉高血壓、糖尿病和膽固醇異常

【2025作家巡迴校園講座──新營高中場】林徹俐/我們的散文課:持續長大、持續生活

作家周芬伶(左三起)、翁禎翊、林徹俐與新營高中師生合影。記者劉學聖/攝影
作家周芬伶(左三起)、翁禎翊、林徹俐與新營高中師生合影。記者劉學聖/攝影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新營高中

時間: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14:20-16:05

主講人:周芬伶、翁禎翊

春季台積電文學獎作家巡迴校園講座,來到台南的新營高中,一進入校園便是寬廣的環境,微風吹著高大的樹,樹葉搖曳,操場上傳來男孩與女孩的嬉笑,偶有一點驚叫聲交雜,最後是球棒敲擊出去的聲音──校園裡南部陽光正好,學生們的青春也好。他們魚貫進入會議室,聆聽一場跨世代的散文課,由資深散文家周芬伶與新生代作家翁禎翊對談。

▋青春的散文,該如何開始

青春與寫散文,是本次對談的開端。談及當年如何開始寫作,翁禎翊回憶自己起心動念的時間點,就是高中時期:那時,總覺得時間很多,身在第一志願高中,同學們多有一技之長,可能在熱音社彈吉他或是在熱舞社表現得很好,自己好像只有作文寫得比別人好一點點,於是想嘗試看看把這件事變厲害。選擇寫散文,而非新詩或小說,其實是來自作文的延伸,不過一開始他確實很難把作文跟散文之間的分界劃分出來,回想起來,這或許也是當年投文學獎落榜的原因吧。他也藉此機會向周芬伶提問,究竟文學新手該如何區分出作文與散文。

在大學從事文學創作教學多年的周芬伶,認為台灣的文學教育很晚開始,多數人在大學才進入真正的寫作,常見到新手寫了三千字,最後被刪到只剩幾句,往往都是廢話太多。文字也像是另一種晶片,需要不斷發明、更新,每個時代的語感不同,她說:「你們這一代的語感,需要靠你們去創造,然後將這些創造出來的東西放進散文書寫中。」畢竟創作是一種對文字的創造跟改造,要有自己的聲腔,用自己的話來寫,不要模仿或過度引用他人。

至於如何去區分作文與散文,周芬伶認為,可以從一開始就不要把寫作文當作完成作業,拋棄金三段或起承轉合的框架,在作文中書寫自己真正的感覺與情感。文章開頭尤為重要:好的散文,切入點必須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不需要每件事都從頭說起,細節的書寫,也是作文與散文的差異。

周芬伶舉例一個場景:「雨突然開始下了,今天和昨天的雨不同,細細柔柔的綿雨是春分的雨,原來昨天是春分。」當我們發覺春天已經過了一半,接著思考這個春天發生了什麼事,內心的感受是什麼,這就是好的開頭。

另外,她也提及學測作文的詬病,總會碰到學生生命經驗較貧乏,卻想寫出動人的作文,試圖得高分,通常就是死家人、死寵物,明明很年輕,卻在作文中有坎坷的人生。題材過於重複單調,或不知道如何取材,有時是生命經驗不夠豐富有層次,如何自生活中思考跟尋得書寫的題材是相當重要的。

▋從有限生活中撿拾題材,再擷取與編排

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翁禎翊自述其實滿枯燥平凡的,精采的大概就是一些荒謬,且不會拿來書寫的事情。但什麼時候會有下筆的動力?他說:「如果有件事情,你非常想要分享,非要說出來不可,不說出來會渾身不對勁,有非寫不可的衝動,那就代表你真實有過這些感受。」處在這樣的心境,寫出來的東西才不會像寫作文一樣突然卡住,寫到轉彎處發現轉不下去,或想到某個情節就突然講不下去。

在他初次投文學獎落榜的作品,描寫努力讀書想考上和他同一所高中的國中好友,兩人在對完升學考試答案後決裂的過程。本來是想寫在制度下不要執著成績,明明有很好的核心題材,但能力做不到把題材處理好,所以沒得獎。「當年高中生的能力就只能寫一些很單純的事情。」他反思,有時人只能寫到當下生命經驗所及的事情,無法再更多,但是換個角度來看,若當時有好的寫作技巧,也就可以補充自己生命經驗所不及的地方。

他舉出在評審經驗中,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從一個女孩練舞的畫面展開情節,已經高三了,女孩卻還花長時間練舞,和母親有衝突,在車上吵架,後來她才發現母親罹癌的祕密。看到罹癌這部分,翁禎翊捏了一把冷汗,說他「通常會擔心後面是媽媽死掉之類,像韓劇灑狗血的陳套劇情」。

來到故事的高潮點,舞蹈成果發表會那天,女孩站在舞台上,看著台下父母缺席的位置,知道媽媽今天開始治療。當舞台燈亮起,她說:「我的表演要開始了,我跟媽媽都在同一天進行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寫作時,題材若有局限,可以把故事重新編排,讀起來就會變得不一樣,不會落入俗套。最後他也建議:就算有好的題材,也不要寫太近期的事情,這往往令人滿腔熱血、容易表達,但書寫技巧反而變差。

周芬伶也舉學生作品為例,作者在文章寫下從小到大經歷的三場喪禮:第一場是不熟的叔叔,稚嫩的他不懂死亡,也沒感覺;第二場是阿嬤,看媽媽哭得傷心,他跟著哭,依然不懂死亡;第三場是一位阿姨,彌留之際被CPR,過程面目猙獰、極其痛苦,仍然回天乏術。

雖是書寫葬禮,一讀到題目中表達重新出發的意圖,周芬伶就有了不妙的預感,果然文章後半說教意味濃厚。最後作者寫下:「我終於懂了死亡是什麼,原來死亡是這麼痛苦的事。」周芬伶認為這個句子很漂亮,前面喪禮的描寫也不錯,但可惜作者總結三場葬禮,得出的結語是「我們不要執著於過去」以及「要珍惜生命」這種很老套的意涵。在她看來,不是不能說教,若能把觀察到的所有細節跟真實狀況描寫出來,並在三場葬禮中聚焦一場來寫,文章就會變得不同。

▋AI寫作行不行

數位浪潮席捲的當下,貌似無所不能的AI,能不能創作出散文?翁禎翊觀察,ChatGPT會生出什麼東西,其實跟人下的指令有關係。「你下的指令越明確,也就代表你的語言溝通能力、文字書寫能力,精準度越高。」同時他也提及周芬伶《新散文課》中有滿多談論AI與書寫的篇幅。

周芬伶則點出,由於ChatGPT的資料庫是英文,但我們書寫的語言是中文,「一來一往的翻譯,文字過了好幾層,會有僵硬感,也很難有第一手文字那種熱騰騰,有脈搏、心跳的感覺」。但假設未來科技發達,能把中文跟閩南語都放進去資料庫,也許有機會生成很傳神的文字。她認為,目前AI作為分析工具,整理文章重點、準備演講稿等功能倒是可以,若要進行文學創作,目前還是滿難的,希望大家對於AI的期望不要太大,認為它能取代一切。

▋寫散文的入門推薦

「當你內心想好要寫什麼主題,但卻不知道怎麼寫跟表達時,試著努力找找看有沒有人已經寫過類似的主題。」講座尾聲,翁禎翊不忘告訴同學們他的寫作小建議,並推薦閱讀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歷年得獎作品、宋文郁的《禮物》,還有他的文學啟蒙書柯裕棻《流雲》、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

周芬伶則建議從詩集入手,夏宇和楊牧的詩都很適合閱讀並抄寫,先知道好的文字是怎麼跳動,看別人如何去使用文字觸發讀者的思緒、情感,是寫好文章的第一步。

青春 語言 葬禮 舞台 校園 文學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上傳 ChatGPT

延伸閱讀

尊嘟假嘟?陸官媒批「網路爛哏」干擾青少年語言表達 有不良影響

黃春明特展即日起台大展出 突顯海洋、田野、生命議題

台南文化生活與文學樣貌 台南文學季精彩開跑

轉發陸方文學競賽資訊遭調查 區桂芝批執政黨:不會治國只會恐嚇

相關新聞

全職媽怨「喪偶式」育兒累翻 老公竟嗆:再不打扮我會出軌

「妳再這樣不打扮,我很有可能要出軌的。」一名人妻在臉書《靠北婚姻》上分享了與丈夫間的對話,親耳從丈夫口中聽到的「警告」,讓她震驚又難過,引發網友熱議。

新娘控總統府人士亂入毀婚禮 新郎家族群起打臉:買房還靠人家幫忙

一場本應幸福圓滿的婚禮,近日因一則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的貼文而掀起輿論風暴。一名新婚女子控訴,自己去年舉辦婚禮時,遭不明政治人物「未經邀請」現身祝賀,甚至影響儀式流程,導致她難以釋懷,形容婚禮「被毀了」。然而,事件爆出後,男方家族多位親友紛紛出面駁斥,指稱政治人物係經家中長輩邀請,女方事後片面發文,未與家族溝通,令爭議一再擴大。

連生理期都說!丈夫陪離婚女同事慢跑、看房 工程師妻困惑求助:這正常嗎?

近日,一名妻子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表了一篇令人心酸的貼文,內容提到她的工程師丈夫疑似與一名離婚女同事來往密切,讓她感到心力交瘁,貼文一出隨即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知名男歌手偷食富商人妻!豪宅激戰「監視器全程拍下」後續心酸

婚姻容不下背叛。台灣有知名男歌手與1名富商人妻「偷食」,2人更在富商的豪宅內「激戰」,登堂入室毫不避諱。結果偷情過程被豪宅內閉路電視監視器全程拍下。而富商目擊2人「激戰」畫面後,反應卻令私家偵探也覺得心酸。

男友年薪僅自己一半…她怨不上進想分手掀論戰 過來人曝「10年逆轉」經驗

一名女網友近日於論壇Dcard發文,標題為「男友年薪不到我一半,該分手嗎?」引發熱烈討論。她在文中透露,與男友從大二開始交往,今年已邁入第七年。然而,隨著畢業後進入職場,雙方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她目前年薪突破百萬,並靠投資股票累積了不少存款,而男友年薪僅50萬,且仍是月光族。

丈夫堅持拜祖先不幫忙!她怒「想摔掉公媽龕」 網建議一年僅拜這一次

一名人妻近日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分享她結婚十年來面對拜拜習俗的壓力,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她提到,公婆已往生,一年前家中請了祖先牌位安奉在客廳,先生一開始堅持每日早晚燒香,但因煙霧問題與她的反對,最後改為初一十五燒香。然而,婆家對於六大節日的繁複禮節,如三牲十菜一湯的準備,讓她感到壓力沉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