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又一間漲價!鳳梨酥名店「小潘蛋糕坊」 2月6日全面調漲

高鐵也有限時條款!進站最多提早1小時 站內待太久要罰2500元

國1路竹路段2事故釀2死5傷 仍回堵逾8公里...車禍原因曝光

婆婆給媳婦金飾「比兩個女兒還多」 理由曝光讓她錯愕:落入圈套?

原PO透露婆婆給她的結婚金飾比給自己的女兒還多,得知原因後也讓她錯愕,照片為婆媳示意圖。圖/AI生成
原PO透露婆婆給她的結婚金飾比給自己的女兒還多,得知原因後也讓她錯愕,照片為婆媳示意圖。圖/AI生成

台灣人的結婚習俗當中,金飾是相當重要的物品。有一名新嫁娘發文表示,婆婆給她的結婚金飾比給自己女兒還多,沒想到理由曝光後,讓她相當錯愕,直呼「我是否已經進入我婆婆設好的圈套?」

原PO在Dcard以「婆婆給我結婚金飾竟然有原因的」為題發文,表示自己才剛辦完婚禮,婆婆私下透露所給她的金飾比給自己兩個女兒還要多,原因則是以後婆婆年老身體出問題時,她在身邊照顧的機會比較多,所以金飾才會多給一點,而兩個女兒嫁出去後很少回娘家照顧父母親,所以不需要給太多。

一席話讓原PO聽了很傻眼,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為什麼給我金飾就是這個天大難堪的原因?為什麼不是開開心心給予我即可?」她說婆婆每次跟女兒有什麼話,就關起房門來講悄悄話,怎麼可能給自己女兒的金飾會比較少?原PO直覺自己可能落入婆婆設好的圈套,如果拿了金飾卻不做事,未來可能會成為婆婆口中的「千古罪人」。

貼文讓不少人看不下去,「哇!很會情勒的婆婆」、「怎麼就不是她的兒子去照顧她」、「這啥情勒婆婆,照顧跟孝順也要自己發自內心想做吧,而且給妳比較多,像是情勒私下賦予妳壓力的話語,又沒證據她給女兒的就比較少」、「不要以為現在這個時代,就沒有要媳婦包天包海,然後還認為天經地義的家庭」、「結婚原則,自己的父母自己顧,少把媳婦當奴隸」。

但也有網友替婆婆說話,「住婆家的話的確有扶養義務」、「我覺得她的思路沒有錯,直接講也是蠻坦蕩蕩的」、「還蠻正常的吧?至少有先給妳錢,就像是買保險跟分散風險概念吧」、「我覺得是婆婆比較不會講話,大致上要表達的可能是:以後跟妳相處時間比較多,所以互相,老了的確會怕沒有人照顧自己,誰都不想孤單去住安養院」。

還有人勸原PO快點歸還金飾,「拿人手短,金飾還給婆婆」、「金飾還她,說有問題請找她兒子」、「聽完我會直接還欸,然後告訴她不要幻想了;至於照顧她什麼的,我婆婆也說過類似的話」、「如果是我,我會還她,跟她說妳會健健康康到老…如果不還,真被女兒們當藉口說:收了這麼多金飾」、「還給她,告訴她現在金價高檔,可以考慮賣掉,錢她自己留著」。

婆婆 結婚 金飾

延伸閱讀

以LINE傳驗孕棒照片 女子假懷孕騙結婚聘金及金飾50萬下場曝

口罩男搶走項鍊、戒指秒跑 苗栗銀樓搶案警方追緝中

淡水小鎮變新北大城...人口即將突破20萬 規劃慶祝活動

身分曝光!銀樓被搶正義姐「一把抓」制伏歹徒 與出手男子是夫妻

相關新聞

夢想環島…揪「窮男友」同行 她願借錢卻遭網批:只想自我滿足

想和另一半一起實現夢想固然很好,但有時也要考慮現實問題。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想趁「最後的寒假」與男友一起環島,但男友卻表示他的經濟有困難,讓這名網友十分煩惱。

她憂不生小孩「晚年沒人陪」怎辦? 網勸:做到這兩點較重要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生育率連年下降。一位女網友表示,自己也是屬於不想生小孩的人,但人都會老,一個人難免覺得孤單,養寵物又怕自己先走,沒人可照顧,好奇問大家「不生小孩的人,晚年如何規劃」,貼文引發討論。

46歲岳母將臨盆…討30萬「坐月子」婿傻眼 網警告:當心要養小舅子

「坐月子」是華人的傳統習俗,而現代許多媽媽會選擇產後住月子中心調養。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文抱怨,他表示,岳母懷孕即將臨盆,開口跟他要30萬去月子中心坐月子,讓他覺得很傻眼,想問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紛紛驚呼:「30萬也太誇張了!」

她備孕到著魔…見朋友懷孕竟下惡毒詛咒 網建議:老公該去檢查

懷孕有時也看「緣分」,需要順其自然。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朋友為了生孩子焦慮到心態崩潰,甚至有些「走火入魔」。

飲食習慣差…她屢勸不改險「一屁」氣走男友 網喊噁、提改善建議

同居情侶之間要是生活習慣不合,一定會有許多摩擦。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男友只因為「放屁」這件事就要求分手,讓她相當委屈。

她苦惱「兒子女友每天跟著回家」礙眼又難處理 網給1點建議

有一名媽媽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上發文抱怨,她表示兒子24歲,最近交了一位年紀比兒子大的女友,覺得不得緣,不想讓她再來家裡,但又怕兒子為難,不知該怎麼?很傷神,於是發文求教。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紛紛建議:「小孩子喜歡就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