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立院夜審預算案爆衝突!吳沛憶揪一疑點 吳春城衝上前拍桌理論

新北某公幼逼遲到童「撐牆倒立」? 教育局稽查結果出爐

刪刪刪!藍白聯手大刀一揮 經濟部挹注台電1千億2萬元預算沒了

長照家屬別孤單…你該知道的政府「四包錢」和喘息服務

圖為長照示意圖。圖/AI生成
圖為長照示意圖。圖/AI生成

盤點長照2.0,政府提供的「四包錢」

政府自二○一七年一月起,開始推動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強調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其中,特別提供了稱為「長照四包錢」的四項補助:

一、照顧及專業服務:

依失能程度二至八級補助約每月一萬元至三萬六千元(自負額最高十六%),等於花一千六至六千元間,即可使用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等「照顧服務」,或居家復健、居家營養等「專業服務」項目。

二、交通接送服務:

失能第四級以上者,依交通遠近補助每月一千六百八十元至兩千四百元(自負額最高三○%)。

三、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

每三年最高四萬元(自負額最高三○%)。

四、喘息服務:

每年最高補助四萬八千五百一十元(自負額最高十六%),可使用於居家喘息、機構喘息、日間照顧中心喘息、小規模多機能(夜間臨托)、巷弄長照站臨托等五項喘息服務。

很多人擔心若已聘僱了外籍看護工,是不是就不能享有這些補助?

事實上,一樣可以申請補助,只是會有一些限制。「交通接送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等項目一視同仁,但「照顧及專業服務」的給付額度為未聘僱家庭的百分之三十,並限用於復能服務、進食與吞嚥照護、營養照護等「專業服務」項目,不得使用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中心等「照顧服務」項目,「到宅沐浴車服務」則不受此限制。而在「喘息服務」部分,額度雖然相同,但申請流程仍有一些限制,除了經照管中心評估為失能程度第七級或第八級者可直接申請外;其餘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家庭,需於外籍看護工無法協助照顧持續三十天以上,才能申請「喘息服務」。

另外,為減輕家有中、重度失能長輩入住機構的經濟負荷,自二○一九年年推出「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針對入住指定七類機構且所得稅額未達二○%之住民,依稅率級距給予最高每人每年六萬元之補助;自二○二三年起,則針對長照需要等級達四級以上之住民,調增補助為每人每年十二萬元,並取消排富規定。

以聰明對策準備長期抗戰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調查,從被照顧者輕、中度依賴程度,逐漸進入到重度、完全臥床階段,照顧者將自「混亂期」「適應期」「穩定期」進入「下一次病情變化期」的循環,一段照顧歷程平均九.九年,但也有長達三十多年的案例,若家中有長輩需要照顧,可預見的未來將如長泳般,也似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因此,面對長期抗戰,需有聰明的對策及方法。

圖/先覺出版社提供
圖/先覺出版社提供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及家總特別提出了「長照平安五守則」:

一、備好「照顧救生圈」,找神隊友幫忙:

家庭照顧者有照顧上的疑問或是不知如何尋找資源,只要一通電話,撥打「一九六六長照專線」,從照顧管理專員、A個管、B服務提供單位、C據點、家照據點、失智據點所建構的支持網絡,就像「照顧救生圈」,即使有突發狀況導致經濟困難須急難救助等問題,政府也有社安網等其他資源,希望照顧者勇於求助。

二、找到照顧替手:

鼓勵家庭妥善運用政府長照資源,同時推動家庭內照顧溝通與協議,找到照顧替手,做好照顧安排與時間管理,成為聰明照顧者。

三、有人聽你訴苦:

專為家庭照顧者設置的「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八○○-五○七二七二」(台語:有您真好真好),提供線上會談服務與協助,聆聽您照顧上的大小事。

四、每天至少十五分鐘留給自己,做喜歡的事:

每天留給自己十五分鐘的時間與空間,不論是運動、聆聽音樂、冥想、書寫、散步等,傾聽自己的聲音,找回簡單的平靜與快樂。

五、訂定安心交接計畫:

家庭照顧者總是擔心被照顧者沒人照顧,鼓勵善用政府資源安排替手,練習做好照顧交接計畫、學習放手,找回自己的人生。

有正確的心態才能輕鬆自在

照顧長輩的過程中,人人都可能犯錯及遭受挫折,要能善盡孝道又能圓滿度過,靠的不是完人或英雄,而是在於我們是否抱持以下正確的心態,才能伴隨老人家走得順利與長久:

一、勇於表達與求助:

有些照顧者礙於面子,又不知如何利用外界資源,一味把苦痛往肚裡吞,一旦到了忍受極限,常會因情緒崩潰,發生一些始料未及的悲劇。因此,不要放棄任何可以傾訴的管道,無論跟家人、朋友、志工、宗教或社會團體,甚或被照顧的長輩,都要適時訴說心中感受,勇敢提出需求與尋求支持,才能維持心理的平衡。

二、降低過去生活的標準:

當長輩需要被照顧,意味家中的步調就不可能如從前一般,所以,照顧者應與長輩以及家人取得共識,就是一切得降低標準,重新調整生活重心與習慣,唯有與現實做某種程度的妥協,尋求大家的協助與諒解,生活才會變得輕鬆愉快。

三、設定合理的目標及期待:

許多照顧者為了安慰老人家,常會說:「你很快就會好起來」或乾脆避談疾病相關訊息,但日子一久,失望與被欺騙的情緒反而會讓彼此更受傷。因此,照顧者在設定照顧目標時,應該要讓病患分階段了解可達成的部分,並認清自己能力的限度,訂出彼此都能接受的目標,以減少不必要的爭執。

四、充分認識疾病,盡力就好:

由於老化是不可逆的,在照顧上千萬別存有太高期望,特別是一些特殊疾病如失智症,除了無法治癒,其症狀更容易讓人抓狂,若照顧者能不執著在長輩如何「變好」,而是充分理解可能的症狀後,充實專業知識與技巧,協助其「減緩」失控的行為,才能真正擺脫得失心,助人又助己。

一定要有紓壓喘息的活動

「好累、好苦」是所有照顧者共同的心聲,面對失能或失智的長輩,整天心力都放在病人身上,一點風吹草動就得忙翻天,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永無止息的值勤,對精神與體力都是極大的挑戰。因此,不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的照顧者,尋找屬於自己的喘息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平日不妨與家人分擔照顧的責任,或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

一、居家喘息:

藉由受過訓練之照顧服務員至個案家中,提供個案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穿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簡單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及其他服務。

二、機構喘息:

個案至住宿式長照機構接受短暫照顧、停留,由機構工作人員提供二十四小時之照顧,服務內容包含護理照護、協助沐浴、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相關服務。

三、社區喘息:

個案白天至日間照顧中心/巷弄長照站或於夜間至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依地點提供之服務,接受照顧、停留,包含護理照護(日間照顧中心)、協助沐浴(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相關服務。

無論是到府服務或暫時送到機構照顧,在一天之中,可以挪出一小段時間做自己的事,即使只是睡個兩小時的午覺、散步,運動,或聽聽音樂、喝自己喜歡的飲料、看場期待很久的電影,甚至到菜市場買東西串門子,只要是自己喜歡且能真正放鬆的方式,都是很好的休息方法。

另外,多練習一些放鬆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法」「漸進式肌肉放鬆法」「韓瑞克森放鬆法」「靜坐法」「冥想法」或「生理回饋法」,這些常用的放鬆技巧,不僅能讓自己快速擺脫緊張焦慮,減少壓力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還能帶來正向的能量,提高自己遭遇挫折時的彈性。

圖/先覺出版社提供
圖/先覺出版社提供

尋找支持團體

在歐美國家,為幫助病友及家屬正確面對各種困難與心理壓力,大多會透過成立支持團體,由有類似病症或照護問題的病友或家屬組成,以心理學的「支持療法」為基礎,透過相互支持與鼓勵,資訊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找出更多保健或照護的方法與資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病患身心康復。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圖/先覺出版社提供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圖/先覺出版社提供

許多醫療機構或是民間團體均有開辦所謂的「病友與家屬支持團體」,例如糖尿病、失智症等各種慢性病或鼻咽癌、乳癌等癌症病友支持團體,以及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各縣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也都有類似的團體。主要照顧者選擇適合的家屬支持團體,處於與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群中時,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甚至與他人相比,自己的問題還是「小巫見大巫」,並沒有那麼嚴重。

尤其,家屬支持團體皆會有一個資深的領導者,帶領並引導成員分享常見問題、疾病知識、照顧方法以及自我紓解之道,加上團體成員們因處境相似,多會有一種患難與共的同理心,常會彼此共享資源與打氣,一起結伴就醫或遊玩,讓照顧者能有更多的支援與成長,藉此小團體的互助連結,照顧者有了新的社交生活圈,也較能以正向態度面對照護壓力,獲得更多同儕支持與情感慰藉,增進照護的樂趣。

(本文摘錄自《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先覺出版社,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長照

延伸閱讀

人生下半場!呂秋遠622公里「日本騎旅」 50歲大叔的浪漫冒險

70歲譚艾珍太熱心被騙近百萬! 如何防止長輩被詐騙的五個建議

瓊瑤生前寫給兒與媳的公開信:我老了不想插管、想要「尊嚴死」

《雪花飄落之前》瓊瑤談與平鑫濤的一 段情:相遇是魔咒…讓我們注定相守

相關新聞

夢想環島…揪「窮男友」同行 她願借錢卻遭網批:只想自我滿足

想和另一半一起實現夢想固然很好,但有時也要考慮現實問題。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想趁「最後的寒假」與男友一起環島,但男友卻表示他的經濟有困難,讓這名網友十分煩惱。

她憂不生小孩「晚年沒人陪」怎辦? 網勸:做到這兩點較重要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生育率連年下降。一位女網友表示,自己也是屬於不想生小孩的人,但人都會老,一個人難免覺得孤單,養寵物又怕自己先走,沒人可照顧,好奇問大家「不生小孩的人,晚年如何規劃」,貼文引發討論。

46歲岳母將臨盆…討30萬「坐月子」婿傻眼 網警告:當心要養小舅子

「坐月子」是華人的傳統習俗,而現代許多媽媽會選擇產後住月子中心調養。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文抱怨,他表示,岳母懷孕即將臨盆,開口跟他要30萬去月子中心坐月子,讓他覺得很傻眼,想問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紛紛驚呼:「30萬也太誇張了!」

她備孕到著魔…見朋友懷孕竟下惡毒詛咒 網建議:老公該去檢查

懷孕有時也看「緣分」,需要順其自然。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朋友為了生孩子焦慮到心態崩潰,甚至有些「走火入魔」。

飲食習慣差…她屢勸不改險「一屁」氣走男友 網喊噁、提改善建議

同居情侶之間要是生活習慣不合,一定會有許多摩擦。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男友只因為「放屁」這件事就要求分手,讓她相當委屈。

她苦惱「兒子女友每天跟著回家」礙眼又難處理 網給1點建議

有一名媽媽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上發文抱怨,她表示兒子24歲,最近交了一位年紀比兒子大的女友,覺得不得緣,不想讓她再來家裡,但又怕兒子為難,不知該怎麼?很傷神,於是發文求教。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紛紛建議:「小孩子喜歡就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