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散文】林佳樺/遠距種樹

圖/太陽臉
圖/太陽臉

今年春,家裡陽台的白水木在豔陽下閃著流金色澤,想以相機留影時,發現幾片葉緣泛黃、長出點狀煙燻,如過度曝曬的臉頰冒出黑斑,趕緊傳訊問讀農業系的女兒,原來白水木相當吃水,曝曬卻沒有好好保濕,便有點兒老病之態。

三年前女兒初到中部讀大學時,為了「植物育種學」作業,我們開車往台76線,到田尾公路花園的花卉批發店選購植栽,眼前的綠意流轉著四季,母女倆決定在北、中兩地種植相同盆栽。忙碌生活裡身邊即將多個新成員,我們興奮又忐忑,挑選植株如擇偶,要大器、顏值高,省錢,不能有嬌貴的王子公主病。

女兒中意白水木,灰褐枝條、匙形葉片上披覆銀光絨毛,嬌小的白色花冠叢叢聚生,類似奈米版的新娘繡球。兩盆植栽分別養在台北自家大廈和女兒的系館園藝區,前者窄仄多雨,後者乾燥空曠,對照組與實驗組,相同點是母女倆都是植物新手。較緊張的是園藝老闆,店裡每盆植物都是他精心呵護的兒女,忐忑看著我們母女兩人對白水木的習性脾氣一無所知,大概害怕日後接到植物病危通知。

我返回台北後,和女兒頻繁通訊,試圖拼湊記憶,還原園藝老闆的育養動作:先在盆裡倒進赤玉土,剪開店家包覆在植株根部的布條封膜,再將植物入盆,覆蓋鮮土。過程,根部要擠進八角狀的新盆,得小心調整根緣稜角,母女倆都不慎折損盆底根鬚、壓斷枝莖,真可謂豬隊友。我祈禱植物不會在遷居首日便領到重度傷病手冊。

女兒到中部讀書後,不大的台北自家空曠了起來,我有些空巢心情,因此白水木來家裡扎根,讓我踏實了些,植物成了母女倆的每日問候語:「養得如何?」「大了點嗎?」「多曬曬太陽,有沒有餵它喝水?」似乎母女倆都養了一個娃兒。

女兒的白水木養了數月,其中一枝細枒上的葉背出現點點紅星,詢問系上教授,才知被紅蜘蛛寄生。此病不易根治,要立刻摘除紅星葉片,隔離病蟲肆虐的那一區砂土,待消毒乾淨,再將土倒回原盆。育種和育兒一樣,會歷經許多病痛,慌張、治療、焦慮、等待、復原,養者與被養者在煎熬中彼此相伴。

女兒開始抱怨養植物真麻煩。到底年紀還小,沒歷經什麼苦,這和真正養娃相比,小菜一碟。女兒不足月便落地,呼吸窘迫,趕緊移居保溫箱觀察,成長過程,氣喘的她一病便高燒痙攣、併發支氣管炎。幾近十多次,我在急診室、加護病房、手術房外焦急揪心地等待治療結果,每個病房等同放大版的保溫箱,諾羅、腸病毒、腺病毒、肺炎、脊椎五十度彎曲等環島般走訪女兒全身。我對於疾病的常識,在育兒後急速地累積。

照顧身體的病痛仍有醫囑可循,面對小孩的情緒毛邊不起波瀾,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不太理解為何電視上的親子專家都是佛系父母,不必吼罵,娃兒哭鬧、破壞家具,仍淡定自在隨喜圓滿。我則不知不覺成了馴獸師,時不時面臨牛奶打翻、撕毀壁紙、非理性哭鬧、拒食、抗拒打針吃藥……孩子身上總有層出不窮的蠻性。每當我和女兒提起這些往事,視訊裡的表情是吐舌、嘿嘿幾聲,說,還是養植物好了。

某天女兒轉寄系上的作物學知識,原來溫和不語的植物也有野的一面:銀膠菊會侵占他種植物領地,是除草劑都除不掉的怪物;凌霄花的根會擴張領土,極具侵略性;白木水如果顧得好,會長出許多歧出小芽,枝頭熱鬧非常。會不會狂放也是生命的本質之一呢?女兒轉寄的照片裡,有幾株白水木的枝幹被塑形,飼養者為了造景,不讓植物太張狂地生長,會在植株年幼時用鋁線纏繞枝莖,巧勁地彎成傾斜姿態,一段時間後再修枝剪葉。其中一張照片,白水木枝幹塑型成135度斜角,如女人醉酒慵懶靠牆,匙形葉片如女子嬌柔的指尖,有種說不出的柔美姿態。我立刻網購造景所需的線繩、鉗子,當鋁線捲上枝幹,接著要掰彎時,驚覺手下觸摸的是扎扎實實的皮肉啊,愣了許久,我鬆開了線繩。

每個生命都有它本來的形狀,我也曾憂慮女兒的不受拘束:不甩校規、穿便服到校,中學時穿耳洞,時時標榜做自己。許是她天性野,卻有副多病的肉體,因此個性矛盾、多重──主動約我逛街,出門前卻意興闌珊,決定宅在家中;幾分鐘前與家人開心分享生活大小事,下一秒鎖眉關在房間……

體弱的她被迫當個嘗百草的神農,在西醫藥粉、中醫藥膳、補品維他命中終於漸長,可以到外地自立更生了。就讀的農業系有實驗、農場實習、土壤學等繁重課程,無法如以前那般向我討拍,合宿生活也須適應室友作息,外出找尋公車站牌及摸索學校周圍環境花費許久時間。到外地念書前,女兒極有自信地拍胸脯,「我農業系吔,種菜的人看天和地吃飯。」她自小在台北住了十多年,身體的根會黏了些母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移植他地,初到中部讀書,秋冬季節交替時連續感冒、嚴重過敏,課業忙起來三餐不定引發胃炎,冰冷飲不忌,導致生理周期時下腹悶痛,幾至暈厥,騎機車不慎斷腿……

我想起自己由宜蘭鄉下到台北定居的過程,與外在人事慢慢磨合時,修掉許多歧出枝枒及邊、角,才較能適應別種瓶身,即使裝進他種盆罐,也會依照原來的定性,向上或橫向生長。我北上讀了七年書,至今採買文具用品、剪髮,仍習慣返鄉,吃食依舊偏愛家鄉味。

不知道自己養的白水木盆栽,個性上是否會肖似主人?時常納悶園藝店老闆說好養的白水木,為何入住我家才不過數周,葉片時而健康時而萎垂,我不斷詢問園藝店老闆,他說三天澆一次水,勤照光,過些日子也許會改善。

過些日子會好。我時常如此安慰自己。

聽取女兒、教授、園藝老闆、同事等各家之言後,台北的白水木萎垂依舊,正當我覺得愧對它時,得知好友在團購花盆,想為植株換土,才知靜待原地的盆栽,身子與根柢每天都會悄悄變化,走著自己的轉骨期,比起童稚時需要更多的空間來生根展枝。專門拍植物生長的YouTube頻道Boxlapse用縮時攝影,記錄了一顆種子慢慢長大至開花結果的全部過程,影片上顯示出時間流逝下的生命成長,植物表面的靜是飽含著不為人知、極具張力的動態。

不久,我網購的新盆到來,看著直徑更大的陶盆,那是時間的輪廓啊。換盆當日,女兒在線上遠端觀看,如視訊看診,見我澆水時土壤吃水極慢,判斷土質的排水力不佳,建議翻盆時順道換土,因為土壤的養分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流失,也許因為如此,葉片才會無精打采。我趕緊買了據說富含大量有機質的泥炭土。

真慶幸自己只需照顧一株盆栽。

同出田尾的兩盆白水木遷居半年後,台北的那一株花開得極少,女兒養的那盆在初夏時花瓣繁星點點,母女倆談起盆栽時,女兒也說起住校生活及課業漸漸上了軌道,我欣喜又有些複雜情緒。小時她嘴刁,吃不慣幼稚園餐點,最喜歡的料理是媽媽味;她很少外出旅行,因為認床;十多年來,我的日子就是繞著她轉,雖然時常抱怨養娃讓我工作進度落後,身材如土石流沖刷,和單身閨蜜的話題不在同一軌道,單身時夜幕愈低垂,思緒愈多,人我互動愈燦亮;孩子出生後,夜幕垂下,眼神及精神也垂靡。我常說被孩子綁住,但不知何時,竟是安於被束縛。孩子中學畢業旅行數天,我借了六季《絕命毒師》美劇,同時發願天天到瑜伽教室健身,追劇過程及瑜伽大休息時,卻不時分神看手機有無孩子來訊。女兒離巢到外地生活,我逛市集仍習慣買她愛吃的食蔬水果,看到影集有趣片段,大叫「寶貝,來看」,回頭才發覺屋裡的回音。習慣某人的陪伴是一種癮。

近年來,有些感染新冠肺炎的親友併發許多後遺症,想到女兒體虛,若在外地染疫,誰來照顧?女兒說不必擔心,感冒藥、清冠一號及快篩劑全部備齊,接著傳送她為白水木翻盆換土的影片,照顧得宜,植株的指狀葉面綠彩柔和,如跳舞時揚起來的條狀短裙。我抬頭看看台北自家愈長愈好的白水木,今年春的泛黃與黑斑依女兒傳授的照顧方法已大有改善,指狀綠葉彷彿揮著手說:哈囉。

園藝 情緒 感冒 新冠肺炎 氣喘 盆栽 網購 老闆 育兒 腺病毒

延伸閱讀

影/雲林警破獲史上最大大麻溫室值10億 嫌犯生長筆記曝光

退休力/居家植栽紓解壓力 快樂菌助你抗憂鬱

拈花惹草園藝課程療癒身心 助2名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被指涉霸凌 社工司長蘇昭如:想不起來但不敢100%排除

相關新聞

夢想環島…揪「窮男友」同行 她願借錢卻遭網批:只想自我滿足

想和另一半一起實現夢想固然很好,但有時也要考慮現實問題。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想趁「最後的寒假」與男友一起環島,但男友卻表示他的經濟有困難,讓這名網友十分煩惱。

工程師男友賣鹽水雞…她「清口茹素」難容忍 網反吐嘈:你就放生吧!

有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上發文抱怨,她因為信仰關係,去年就清口茹素,男友也跟著她一起吃素,但男友休假時卻常常要幫著家人賣鹽水雞,讓她深感困擾。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

準婆家拒下聘、討喜餅收據…她退婚分手 網一面倒讚:逃婚比離婚好

有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文抱怨,她表示婚事辦到中途告吹了!她透露雙方家長見面吃飯時,男友爸爸不僅明示不該收聘金,在訂喜餅時,男友的後媽竟然打電話來跟她要3萬元的收據,讓她覺得長痛不如短痛,果決「喊停」結束這場婚事。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紛紛喊:「恭喜你。」

她憂不生小孩「晚年沒人陪」怎辦? 網勸:做到這兩點較重要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生育率連年下降。一位女網友表示,自己也是屬於不想生小孩的人,但人都會老,一個人難免覺得孤單,養寵物又怕自己先走,沒人可照顧,好奇問大家「不生小孩的人,晚年如何規劃」,貼文引發討論。

46歲岳母將臨盆…討30萬「坐月子」婿傻眼 網警告:當心要養小舅子

「坐月子」是華人的傳統習俗,而現代許多媽媽會選擇產後住月子中心調養。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文抱怨,他表示,岳母懷孕即將臨盆,開口跟他要30萬去月子中心坐月子,讓他覺得很傻眼,想問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紛紛驚呼:「30萬也太誇張了!」

她備孕到著魔…見朋友懷孕竟下惡毒詛咒 網建議:老公該去檢查

懷孕有時也看「緣分」,需要順其自然。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朋友為了生孩子焦慮到心態崩潰,甚至有些「走火入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