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曝內心深綠...學者喊無中心思想 遇1效應將發現柯盈配支持者黏著度低

陸爆發黴漿菌感染「香港個案也續升」 專家憂心籲篩查入境旅客

5分鐘上桌!簡單1招讓水餃皮不會破 全場大讚:比水煮的好吃

拒給每月六千元孝親費!兒嗆:沒住家裡「沒養父母的義務」網炸鍋

圖為子女給孝親費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圖為子女給孝親費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子女到底該不該給孝親費呢?近日再掀話題。有位網友表示他沒住家裡,爸爸卻要他每月給6000元孝親費,他不想給,卻受到父母情勒,讓他很不滿。

網友在匿名公社發文,稱老爸曾向他借過2萬元,還要他每月給6000元孝親費,弟弟們住家裡有給1萬元,原po自認沒住在家裡,所以只給兩次孝親費就不給了。某次原po回家,媽媽說要收餐費,他抗議老爸借錢沒還,爸媽數落他「不孝」,接著開始說養他這麼多年、唸大學學費很貴等,讓他覺得自己被情勒。

原po說,「父母本來就有養育子女的義務,但我沒住家裡,我沒養育父母的義務,憑什麼要我拿錢回家?」他還嗆父母沒本事賺錢,連子女買房都沒法幫出頭期款,為什麼還要求小孩孝順?他不滿網友一面倒罵他,強調自己是「說大實話捅破窗戶紙」,其實很多年輕人都這樣想。

po文一出網友炸鍋,「我很好奇你是怎麼長大的」、「希望你的孩子能看到你現在對老人家的態度」、「父母有養兒女的義務!兒女就沒有養父母的義務了嗎?」、「養了一隻對家庭沒貢獻的白眼狼」。

網友笑,「你說的某部分是實話,但你爸媽的財產,如果不分給你,你也無所謂吧?」、「我以前沒有住家裡,一個月要給一萬,這樣有沒有安慰到你」、「所以我不生小孩,生出這種廢物,錢我不如自己花」、「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過來人表示,「我的孩子也是這個樣子,出社會工作2年多了,住在家裡我只要求每一個月付電費1000元,有各種理由不付費」、「強烈建議父母小孩大學助學貸款一定要讓他自己背,等他出社會,如果他孝順的話就幫他還學貸,不給家用就把錢留在自己的身邊,養老比較實在」、「給的起我都會給,如果有家庭可能就沒辦法」。

也有人緩頰,「每個家庭都不同,可能你在家感受不到其他家庭的愛,所以才有這種想法」、「每個家庭環境都不同 沒必要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別人的生長過程上」、「現在年輕人養自己都很難」、「如果父母是可以溝通的,好好講自己經濟上有困難基本父母都會理解」。

孝親費 學貸

延伸閱讀

賭博養生錄:日本「賭場型日照中心」老人介護新未來?

年輕人想法已經不一樣了!拒給孝親費 卻常出國、人手一杯星巴克

毒舌婆婆誰能忍? 網友一看人妻零用錢羨慕了:當媽祖婆對待

結婚意義在哪?他揭女性婚後「悽慘生活」 網嘆:比狗都不如

相關新聞

老公不丟「與前妻的婚紗照」 網為她抱屈:不燒掉要辟邪?

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砂,在愛情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可能會變成醋罈子。日前有一名人妻發文抱怨,老公一直不願意處理掉與前妻的婚紗照,引發網友熱議。

他想當台積電技術員也不要繼承家業 網不解:麵線攤怎麼了?

繼承父業是華人社會的傳統,但現今社會也有許多人不再拘泥這種想法。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父親希望他畢業後能承接爺爺留下來的麵線攤,但他想去TSMC(台積電)工作,引發網友熱議,直呼「別小看蚵ㄚ麵線,超級賺!」

小叔弟媳「情緒勒索」她老公合買1600萬透天厝 網勸:親人也該斷捨離

對於難相處的姑嫂或弟媳,還是盡量不要住在一起,敬而遠之爲妙。有一名大嫂在網上發文抱怨,最近小叔一直不斷地打電話來「情緒勒索」她的老公一起合買1600萬的透天厝,引發網友熱議,群喊「千萬不要啊啊啊」。

竹科黃金單身漢病逝…出現同性配偶分遺產家屬嚇傻 網:不同意也沒有用

台中五億高中生墜樓身亡案件轟動社會,引發高度關注與討論。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親哥哥過世後,才得知哥哥早與一位同性伴侶結婚了,引發網友熱議。

她穿比基尼海邊玩水巧遇「腹肌男同事」超尷尬 網:聞到了曖昧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和部門男同事好尷尬」為題發文,她表示與好姐妹去海邊玩水,穿著清涼的比基尼巧遇男同事超尷尬,引發網友熱議。

準婆婆問她「月給姑叔多少零用錢?」 網喊:那還要嫁嗎?

結婚不僅僅是兩人的事,婆媳姑叔相處學問不小。日前有一名準媳婦發文表示,未來的婆婆問她,婚後每個月要給小姑和小叔多少的零用錢?引發網友熱議,直呼「那還要嫁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