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東湖國小7歲女童放學失蹤…最後身影獨自行走 上千林口人幫集氣

金融圈再傳重大併購案!玉山金併保德信 今晚8時召開重訊宣布

盼「跟進美國」!會員提入口電子掃卡、防試吃部隊 台灣好市多回應了

不婚不生漸漸成為主流 網友直言:討厭小孩

有網友覺得不婚不生已是全球化現象,因為結婚生子已經漸漸不被當代人當成人生必須完成的事項。圖為結婚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有網友覺得不婚不生已是全球化現象,因為結婚生子已經漸漸不被當代人當成人生必須完成的事項。圖為結婚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2023年1月,台灣人口總數2330萬1968人,自然增加為負6822人、社會增加4萬4150人,整體較2022年12月增3萬7328人;但新生兒出生數相比去年同期、或前一個月皆呈現下滑狀態。台灣新生兒2022年全年僅13萬8986人,創下歷史新低。另外,2023年1月結婚對數達1萬414對,其中不同性別1萬211對,相同性別203對,折合年粗結婚率為千分之5.2。

從內政部統計新生兒出生數和結婚數減少的現象來看,「不婚不生漸漸成為主流」,有網友在Dcard以此為題貼文表示,看到好多人寧可單身過得自在,也不要結婚被婚姻綁住,縱使有結婚的人,很多也不想生小孩,怕有了小孩,生活都變了調。而且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台灣,其他南韓、日本、中國和歐美國家也都有這種趨勢,原po覺得不婚不生已是全球化現象,因為結婚生子已經漸漸不被當代人當成人生必須完成的事項。

這樣論調的貼文傳上網後,引起不少網友們的議論,有網友表示贊同,「討厭小孩」、「幹麻生小孩出來花我的錢」、「家裡沒錢生屁生?以為現在還是以前那個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年代嗎」;有些網友表示,「樓上的男士們,不只是你們有這樣的想法,身為女生的我也不太想,好怕男友跟我提結婚生小孩」、「這種觀念很像女性比較常出現,發現很多男性還陷在求偶焦慮症之中」,更有網友很直接表示,「不婚不生不買房不買車,當躺平族,爽」。

也有網友表示結婚生子太沉重,「現在覺得養得起自己就很好了,結婚生小孩錢是一回事,但是覺得多了份責任才是讓人覺得最沉重的,我覺得背負那些責任太累了,婚姻的束縛也是,沉重又不自由,自己這樣肯定不會快樂」、「跟父母的關係很差,不覺得小孩生出來不會重蹈覆轍」。不過有持不同的看法的網友表示,「身邊也有不少男生不打算結婚生子(有的人是跟女友溝通好了,彼此之間達成共識,有的人認為愛一個人並不一定要結婚)。但是自己可能是另類,本身蠻喜歡小孩子的,可能是因為是長子,除了一個親妹妹,身邊還有很多小孩(三個表弟、兩個表妹),蠻喜歡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玩、聊天的感覺。老實說會想結婚生子是想體驗一下,我爸辛苦把我養大的那種感覺(無母的單親家庭),也看見身邊結婚生子的同學們,覺得他們都變得成熟,變得有擔當,自己對於成為家裡頂樑柱的身分也有一定的嚮往」。

新生兒 結婚

相關新聞

「感受不到少子化!」 家長抱怨公幼難抽:候補排到100位

5月除了是報稅季,也是很多適齡孩子家長抽公共幼稚園的日子。對此,一名網友抱怨,一直聽到少子化嚴重的議題,但幼、公托還是超級難抽,感嘆「這樣的情況誰敢生啊?」。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乖乖牌女友遭爆國外玩超開!「被不同人帶進房」 他崩潰:還能結婚嗎

乖乖牌女友竟然是裝的?一名網友崩潰在Dcard爆料,和女友愛情長跑論及婚嫁,如今卻意外得知女友在國外打工度假時玩超開,雖然女友否認,但好友給的照片已經讓他心中有了疙瘩,他迷茫地問「該相信陌生人說的她那段時間也跟多人淫亂荒唐,還是該相信她說她沒有」。

難忍公公「負能量」!她嘆每月回婆家4次無法休息 丈夫批自私

夫妻相處應理性溝通,尊重彼此的想法和生活態度。一名女網友發文抱怨,她的老公因換工作的緣故,月休僅4天,每次休假都要回婆家,但她工作壓力大,需要充分休息,因此很抗拒回婆家,卻被老公批評很「自私」,讓她感到很無奈,對此詢問網友們的意見。

幫省房租、出團費都碰壁!想帶男友回家拜年又遭拒 她嘆:跟我沒未來嗎

過年時,不少人會把另一半帶回家給家人認識。一名女網友發文抱怨,她希望在過年時帶男友回家,卻被男友堅決反對,即使她的家人們平時很願意幫助男友,男友卻完全不想見她的家人,讓她感到很氣憤,於是請教網友們的意見。

百萬年薪人妻回鄉下夫家被當幫傭 公公一句話讓她氣炸:以後絕不幫忙

現今雖提倡性別平等,但是還是有一些觀念比較老舊的人,會認為女性就應該負責家務事,甚至老年照護工作,也應該由女性來做。但這樣的觀念,當然會招致許多女性反彈,近來日本就有這樣的例子。

過年發紅包給公婆是義務?人妻心裡難平衡:老公被窮養長大

發紅包是許多人最期待的春節習俗之一,不過公婆是必包對象嗎?一名女網友在Dcard上發文詢問「過年一定要包紅包給公婆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