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徐若瑄離婚...家長離異1事要說明白 心理師:小孩如有4大特徵要留意

亞錦賽/又是0:1…中華隊遭封鎖全場衛冕失利 日本奪第20冠

20歲年輕人腰細體瘦「膽固醇卻飆高」 都是太愛吃1食物惹禍

什麼都要過水…婆婆干涉女兒飲食讓媳婦快抓狂 網建議下「最後通牒」

示意圖/擷自ingimage
示意圖/擷自ingimage

婆媳相處要把握好分寸,婆婆若過度干涉子女的教養方式恐引發婆媳戰火。日前有一名媳婦發文抱怨,她現在如果有要跟婆婆一起吃飯就覺得煩躁,意外掀論戰。

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文表示,婆婆的口味很清淡,幾乎是不用鹽巴調味的那種程度,雖然平常吃不習慣婆婆煮的飯,但也就配合順著她。現在女兒兩歲了,每次只要跟婆婆一起吃飯,婆婆都會要求每樣食物都要先過水,才能給女兒吃。

原PO透露,有問過醫生,醫生完全不建議過水,醫生說這樣會影響口感,還有食物吃起來若沒有味道,可能會讓小孩子以為這個食物不好吃,以後可能就不吃了,所以只要不是重口味的都可以讓小孩嚐試。

原PO表示,婆婆聽不進醫生的建議,依舊要求什麼食物都要過水,如果出去吃飯,店家有提供甜湯,都會要求再加水稀釋才能給女兒喝,還會強調她自己的也有加水稀釋,意思是要原PO照做不可以有意見,雖然每一次隊友(老公)都會跳出來阻止婆婆,請她不要干涉怎麼帶小孩,但每一次婆婆還是都會這樣要求,讓原PO聽久了真的感覺很抓狂,害她現在如果有要跟婆婆一起吃飯就覺得好煩躁。

文章曝光後,引來網友熱議,多數人認為「醫生說的沒錯,只要不是重口味都應該讓小孩嚐試,習慣各種飲食口味進而促使消化系統在成長過程中的建立與完善非常重要」、「食物過水,怎麼搞得好像藝人在減肥」、「吃的清淡也要看狀況,連孩子都干涉」、「過水還真是呷飽太閒,要過水自己在家裡吃就好了,外食也沒這麼誇張」、「有好吃的味道才會讓孩子想多吃啊,小孩是要養大又不是養老」。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認為「其實ok耶,少油少鹽對身體好,長大也比較不會習慣重口味,我個人比較在意衛生問題」、「我怎覺得,平常如果少油少鹽,外食過一下水,其實不妨礙口感的,外面的油也不好」、「外面的料理調味太重,我也覺得婆婆是對的,在家裡吃調味可以自己控制,外面妳沒辦法確定用的調味是不是健康的啊」。

有網友建議原PO「不要一起吃,老人口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一起吃,就是假裝沒聽到,讓老公去處理」、「最後通牒,再干涉你們照顧小孩,以後就不帶小孩回去」。

婆婆 媳婦 鹽巴 少油少鹽

延伸閱讀

從此不怕塞車苦…老闆搞創意「LED跑馬燈招牌秀冷笑話」 超有才讓人笑爛

「奶粉不泡來喝還能幹嘛?」她無私分享引網友共鳴

買大容量iPhone 不如開iCloud? 網熱議「這件事不能忍」

人性百態…外送員不滿被拗1塊錢PO文訴苦 同行安慰「遇過更扯的」

相關新聞

老公不丟「與前妻的婚紗照」 網為她抱屈:不燒掉要辟邪?

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砂,在愛情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可能會變成醋罈子。日前有一名人妻發文抱怨,老公一直不願意處理掉與前妻的婚紗照,引發網友熱議。

他想當台積電技術員也不要繼承家業 網不解:麵線攤怎麼了?

繼承父業是華人社會的傳統,但現今社會也有許多人不再拘泥這種想法。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父親希望他畢業後能承接爺爺留下來的麵線攤,但他想去TSMC(台積電)工作,引發網友熱議,直呼「別小看蚵ㄚ麵線,超級賺!」

小叔弟媳「情緒勒索」她老公合買1600萬透天厝 網勸:親人也該斷捨離

對於難相處的姑嫂或弟媳,還是盡量不要住在一起,敬而遠之爲妙。有一名大嫂在網上發文抱怨,最近小叔一直不斷地打電話來「情緒勒索」她的老公一起合買1600萬的透天厝,引發網友熱議,群喊「千萬不要啊啊啊」。

竹科黃金單身漢病逝…出現同性配偶分遺產家屬嚇傻 網:不同意也沒有用

台中五億高中生墜樓身亡案件轟動社會,引發高度關注與討論。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親哥哥過世後,才得知哥哥早與一位同性伴侶結婚了,引發網友熱議。

她穿比基尼海邊玩水巧遇「腹肌男同事」超尷尬 網:聞到了曖昧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和部門男同事好尷尬」為題發文,她表示與好姐妹去海邊玩水,穿著清涼的比基尼巧遇男同事超尷尬,引發網友熱議。

準婆婆問她「月給姑叔多少零用錢?」 網喊:那還要嫁嗎?

結婚不僅僅是兩人的事,婆媳姑叔相處學問不小。日前有一名準媳婦發文表示,未來的婆婆問她,婚後每個月要給小姑和小叔多少的零用錢?引發網友熱議,直呼「那還要嫁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