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路透:義大利已致函中國大陸 表明退出「一帶一路」倡議

撞球名將楊清順肺癌離世 醫示警:年輕患者要釐清「2問題」

刷臉就行!萬事達卡與NEC推人臉辨識結帳 明年起亞洲5國試點

老母打官司索扶養費 政府還補刀要錢…女怒吼:7個月就被她拋棄

一個拋家棄子的母親在多年後要求女兒付扶養費,後來被社會局安置的費用也須由女兒負擔。 圖/Ingimage
一個拋家棄子的母親在多年後要求女兒付扶養費,後來被社會局安置的費用也須由女兒負擔。 圖/Ingimage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在現代社會已非鐵律,有時制度可能還讓未盡義務者不勞而獲。一個拋家棄子數十年的媽媽,年老後不僅上法庭要求女兒履行扶養義務,政府還要求女兒每月付出1萬多元的安置費,不僅當事人憤慨,外人也大抱不平。

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發文,提到她7個月大時,就被「追求自己的生活」的媽媽拋棄,沒想到等她長大也成為人母之後,生活陷入困頓的媽媽申請法扶律師將她告上法院,要求1個月1萬元的扶養費,最後法官判女兒減輕扶養義務。

但是,官司結束後事情並未了結,5年後女兒又收到社會局公文,每個月須支付母親的安置費1萬多元,令她氣憤不已,卻也無可奈何。

對於此案例,律師林智群在臉書發表看法,分析出這個故事有兩個法律上的重點。一是母親打官司,即使輸了,判決也能做為扣除女兒財力資產的依據,她去申請低收入戶或社會福利時較容易通過。二是老人若無依靠,政府會將她送往安養院,之後再發函要求女兒繳納代墊的安置費,若女兒不給,社會局可以直接移送行政執行,「從你的銀行帳戶內把錢扣走!」

如此一來,面臨相同情況的子女,是否就只能認命付錢呢?林智群提供解套方式。他指出,政府要求子女付安置費的通知,是一個行政處分,若有疑義,須在收到通知後30天內提出「訴願」,等政府駁回後,在收到駁回決定的兩個月內打「行政訴訟」,告政府機關,接著子女就可以主張無扶養義務,拒絕負擔這筆錢,這也是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562號判決的主旨。

但林智群也說,若子女被法院認定有「部分」扶養義務,就無法免除負擔。他形容遇到失格父母就像「拔虱目魚刺一樣」,只能一步一步把問題解決。

網友們對案例中的女兒也深表同情,「這對那女兒來說真是三度傷害,被遺棄,被告,最後還要付錢養她」、「沒有盡到養育的恩情,老了才要小孩養,真的無法理解」。另有網友提醒,若身邊有失格的父母或兄弟姊妹,滿18歲就可以去申請免除扶養義務,「保護未來的自己」。

親子 林智群

延伸閱讀

為什麼年輕人不想生小孩?除了收入還有「這項因素」

40k女給1萬孝親費被嫌少 媽要求「從小到大」生活費

繼母待她比生母好 女兒多年後想改喊「媽」網鼓勵:不會太晚

分不到遺產,能拒養父母嗎?律師:想免除或減輕扶養義務 須先舉證

相關新聞

老公不丟「與前妻的婚紗照」 網為她抱屈:不燒掉要辟邪?

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砂,在愛情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可能會變成醋罈子。日前有一名人妻發文抱怨,老公一直不願意處理掉與前妻的婚紗照,引發網友熱議。

他想當台積電技術員也不要繼承家業 網不解:麵線攤怎麼了?

繼承父業是華人社會的傳統,但現今社會也有許多人不再拘泥這種想法。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父親希望他畢業後能承接爺爺留下來的麵線攤,但他想去TSMC(台積電)工作,引發網友熱議,直呼「別小看蚵ㄚ麵線,超級賺!」

小叔弟媳「情緒勒索」她老公合買1600萬透天厝 網勸:親人也該斷捨離

對於難相處的姑嫂或弟媳,還是盡量不要住在一起,敬而遠之爲妙。有一名大嫂在網上發文抱怨,最近小叔一直不斷地打電話來「情緒勒索」她的老公一起合買1600萬的透天厝,引發網友熱議,群喊「千萬不要啊啊啊」。

竹科黃金單身漢病逝…出現同性配偶分遺產家屬嚇傻 網:不同意也沒有用

台中五億高中生墜樓身亡案件轟動社會,引發高度關注與討論。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的親哥哥過世後,才得知哥哥早與一位同性伴侶結婚了,引發網友熱議。

她穿比基尼海邊玩水巧遇「腹肌男同事」超尷尬 網:聞到了曖昧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和部門男同事好尷尬」為題發文,她表示與好姐妹去海邊玩水,穿著清涼的比基尼巧遇男同事超尷尬,引發網友熱議。

準婆婆問她「月給姑叔多少零用錢?」 網喊:那還要嫁嗎?

結婚不僅僅是兩人的事,婆媳姑叔相處學問不小。日前有一名準媳婦發文表示,未來的婆婆問她,婚後每個月要給小姑和小叔多少的零用錢?引發網友熱議,直呼「那還要嫁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