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媳不滿婆婆總拆她信 網炸鍋教放大絕:保證沒下次

現代人比較少手寫信,收到的信件多是各類帳單或通知書,但就算家人也應該相互尊重,不應該拆別人的信。有位媳婦就遇到了棘手問題,婆婆動不動就拆她的信件,讓她很困擾,「這個關係到隱私問題,讓我非常覺得不舒服」。
原po在靠北婆婆2.0臉書專頁發文抱怨,婆婆一直會拆開看她的信,「連過問都沒有,或者拆開來拍給我看」,她想告訴婆婆,如果擔心可能是很重要的信件可以先拍信封外面、或者先問一聲「要不要拆開幫妳看」,而不是每一次都直接拆信。原po也表示,已經跟老公討論過了,但不知道該怎麼開口請婆婆別再這樣做。
網友炸鍋,「這真的很不尊重人耶,改寄其他親友家呢?」、「這種不尊重別人隱私的行為,還真的很多!我家也有不會敲門直闖的」、「手到底多癢?為什麼要拆人家信件?」有人主張硬起來,「這不只是隱私問題,是法律問題喔!你婆婆的行為可能已觸犯刑法第315條『無故開拆或隱匿他人之封緘信函、文書或圖畫者,處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可以改通訊地址或是告她XD。」
不少人有類似經驗,「我家婆婆也是這樣,他兒子的拆、我的也拆、我兒子的也拆。就連我的包裹也拆開偷看再黏回去」、「我公婆每次拆我的信的理由永遠都是『看錯名字』,但我的名字跟他們全家沒有一個人相似的,然後每次都剛好拆我信用卡帳單」、「我被拆到去郵局開了信箱」。
要對抗婆婆這種不尊重隱私權的行為,網友建議「放大絕」,「寄信給自己,大字寫著:請不要再拆我信了」、「寄一張離婚證書回來。然後觀察你婆婆,接下來就會很有趣了」、「跟她說,要繳錢的拆了之後記得去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