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小孩玩什麼?IG、兒盟攜手推「家長使用指南」

根據兒盟調查,今年疫情爆發後,兒少每周上網時間是去年的2倍之多,如何跟孩子一起建立更安全的網路使用習慣,成了家長必修課。Instagram今攜手兒福聯盟推出「Instagram 家長指南」,協助家長了解 IG各種功能與設定,並介紹展開對話的4大步驟,教導家長如何與子女展開網路安全的溝通與對話。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指出,根據兒盟調查,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後,學校課程轉往線上教學,七年級到高三的兒少每週上網時間高達42.7小時,較去年27.2小時增加約2倍,隨著兒少使用網路的時間增加,父母教育子女網路安全顯得更為重要。
白麗芳進一步說,兒盟調查,有超過4成兒少認為父母的網路安全教育不實用,顯示家長也需要了解更多新的觀念與資訊,透過兒盟與 Instagram 合作推出的家長指南』,可協助家長帶領孩子討論如何在網路世界保護自己。
Instagram亞太區公共政策負責人Philip Chua表示,透過與兒福聯盟合作的Instagram家長指南,協助家長更了解Instagram的隱私設定、各項互動限制、時間管理等安全功能,並鼓勵家長們與孩子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維護青少年網路安全與心理健康。
他指出,Instagram 尤其針對青少年族群強化安全保護措施,包含16歲以下用戶新申請帳號預設為「不公開」,並鼓勵既有16歲以下用戶的公開帳號改為「不公開」,也透過新的工具與功能,限制可疑帳戶傳送訊息或追蹤青少年帳號。未來也將開發更多功能與工具。
電視節目主持人林書煒與女兒蔡中泠今也分享自身經驗。林書煒說,女兒國中就有手機,她跟先生會避免以質疑口吻詢問女兒的網路使用行為,把批評跟主觀意識先拿掉,小孩才願意跟家長分享與討論。
「Instagram 家長指南」繁體中文版:
//drive.google.com/file/d/1fXcXCA2UypRKh0SI3KOp-AHpLr4xaJrv/view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