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形狀‧非典型的幸福】黃引珊/母愛不曾離開

那是二十多年前深秋微雨的出殯日,母親撒手人寰,外婆情緒潰堤。
「妳沒有媽媽了……沒有媽媽了……」記得在靈堂外,外婆哽咽地撫著披麻帶孝的我說,而我只當這段話是老人家悲痛的喃喃自語,卻沒發現背後的涵義。
母親去世後,外婆把對女兒的母愛轉移到我和弟弟們身上,即使祖孫相隔兩地,在我們年少不懂事的日子裡,外婆仍不厭其煩地親手寫下一封封信,捎來對我們的問候與關切;不厭其煩地打來一通通長途電話,教導我怎麼下廚做菜。默默等待我們回去的日子到來,再努力燒一大桌我們懷念的媽媽味道的家常菜;親手縫製衣物,盼著我出嫁時能用上;以及守著母親的遺物,在適當時機交給我們。
即便時光流逝,我們就業成家,年事已高的外婆無力燒菜、須旁人照料、甚至記憶力衰退,但只要是我們回外婆家的日子,她仍舊維持慣常的方式,日日關切外孫吃飽了沒、穿暖了沒。
二十多年過去,外婆也九十四歲了。我春假帶著兒子到外婆家,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在外婆家過清明節,外婆氣色紅潤,眼神發亮,專心地看著她的曾外孫寫字下棋,不停稱讚。
但四天連假總會結束,臨別時刻再度到來;一早我背著行李與外婆道別,承諾一有時間就會再來看她。
「妳吃飽了沒?」外婆問。「我們在路上買,別擔心。」我一邊回應一邊試圖控制一旁活蹦亂跳的兒子,最後我握住外婆的手鬆開,道別後轉頭離去,沒想到這是我和外婆最後一次對話。
一周後,外婆中風進加護病房,我趕往醫院探望,清明節時外婆滿足的神情歷歷在目,在那瞬間我才恍然大悟,二十幾年前外婆在母親靈堂外的那段話不是喃喃自語,而是一份為了愛女守護孩子的決心。如今外孫和曾外孫都好好地長大,外婆終於認為她可以放心了。
這一次,換我撫摸著病床上的外婆,輕聲在她耳邊道別。
「我沒有媽媽,但我一直有外婆,謝謝您,我真的好愛您。」隔天外婆離開了,表情祥和。
謝謝外婆二十多年來默默背負著喪女之痛守護著我們這些外孫,謝謝她這麼努力地陪伴我們到現在;外婆為女兒、為外孫而延續的母愛,將永存在我心中。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