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周年慶青壯世代最會買 平均消費上看萬元

30-39歲世代與40-49歲世代,在百貨周年慶中最具購買力道,2023年的平均消費金額高於9,600元,超過整體平均金額,顯示「青壯商機」是百貨周年慶的重要戰場。本報資料照
30-39歲世代與40-49歲世代,在百貨周年慶中最具購買力道,2023年的平均消費金額高於9,600元,超過整體平均金額,顯示「青壯商機」是百貨周年慶的重要戰場。本報資料照

一年一度百貨周年慶開跑,迎來每年最大的消費潮。根據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自主研究結果顯示,2024年有52%的消費者打算在百貨公司周年慶前往消費;去年(2023)消費者在百貨周年慶平均花費金額9,012元,今年超過五成會維持與去年同等的消費預算,18%的消費者預估比去年花費更高,估計每人均消費上看萬元。

東方線上根據調查指出,去年消費者在周年慶平均花費金額為9,012元,但30世代以上消費皆超越9,500元,是最有消費力道的青壯商機。去年49%的消費者曾在百貨周年慶期間前往消費,而今年的消費意願整體提高至52%。其中去年曾在周年慶期間消費的消費者,更有高達86%表示今年也會在周年慶期間前往消費。

其中,40代、50代消費者的消費意願相對更高,分別有57%、58%,較整體佔比為高;男性預計前往周年慶消費的比例相對女性略高、地區以北部占比略高,但與整體比較差異不大,顯示40與50代的北部消費者是消費主力。

大環境雖有通膨、物價上漲問題,今年仍有18%的消費者預估比去年花費更高,超過五成會維持與去年同等的消費預算,15%消費者則會趨於保守,14%表示會去百貨公司周年慶,但沒有計劃消費。百貨周年慶期間消費者去年平均花費金額9,012元,今年有兩成消費者打算花費更多,預計每人平均消費金額上看萬元。

從年齡層來看,30-39歲世代與40-49歲世代,在百貨周年慶中最具購買力道,2023年的平均消費金額高於9,600元,超過整體平均金額,顯示「青壯商機」是百貨周年慶的重要戰場。其中,消費10,000元以上的消費者,男性(32%)比女性(29%)更多。

以消費行為來觀察,對比「平日到百貨公司」與「去年周年慶到百貨公司」的消費發現,平時消費者前往百貨消費偏向「休閒娛樂」活動與日常消費,例如:「電影院」、「美食展」與「生鮮食品、飲料」等。周年慶時,消費者的購買轉向目的性的商品消費為主,「保養品」、「服飾」、「化妝品」、「3C家電」是最明顯增加購買的消費品項。但無論平日或周年慶,「鞋子」始終保持在前三名購買選項中。

另外,「滿千送百」與「商品降價」消費者依舊有感,實際價格面優惠是最有效的行銷手段。而去年受歡迎的「使用行動支付享有優惠」在今年些微退燒。

周年慶 消費者

延伸閱讀

大葉高島屋30周年、美麗華20歲 周年慶回饋全面升級

信義區百貨周年慶將登場 新光三越、微風激戰一級戰區

微風信義、松高、南山周年慶 周年慶首6日最高回饋33%

新光三越信義周年慶逾400家獨家陣容迎戰 「任天堂快閃店」強助攻

相關新聞

蛤蜊直接冰冰箱小心死光光!名廚曝保存方式:加1物更鮮美

買回來的新鮮蛤蜊總是吐沙吐不乾淨?擁有20多年廚藝經驗、精通台閩粵菜的台灣最年輕國宴主廚阿慶師在臉書粉絲社團曝光獨門「保鮮秘訣」。吃海鮮最講究的即是新鮮,阿慶師特別發佈影片指出,一般人直接放進冰箱的保存方式都是錯誤的,只要依照他提供的撇步保存,保證三週蛤蜊依舊鮮美!

史上最強燒肉祭!可口可樂X17間名店 周末花博吃肉去

「燒肉」是時下年輕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可口可樂為此特別推出「暢快吃肉、有Coke更嗨!」系列活動,包括邀請人氣Youtu...

周年慶刷百萬15萬Sony電視隔天就壞 消費者控售後不理

新竹簡先生去年在某百貨公司周年慶時,至專櫃購買近百萬家電,其中一台近15萬元的電視,安裝後隔天螢幕竟出現彩虹條紋。簡先生...

滿足球迷赴日應援台灣隊 華航增機位票價上看6.3萬

台灣隊晉級世界12強棒球前4強,球隊明天赴日參加複賽,許多球迷想到現場加油,卻買不到機票。華航今天決定20日航班放大機型...

麥當勞「厚鬆餅堡」甜到蓋掉一切…好難吃! 酒食珠寶家:奇怪到不行的味道

麥當勞第一天開賣,一早起床就外送了二個口味過來。

獨/才開幕1年!基隆唯一「雙月食品社」低調熄燈

以養生雞湯著稱的「雙月食品社」,在2024年2月進駐基隆港好食城,乃是基隆首間分店。但才經過短短一年的時間,基隆店已於3...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