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文策院董事長 蔡嘉駿聚焦資本化、國際化

文化內容策進院今舉行第二屆新任董事長交接儀式,由第二屆董事長彭俊亨接棒給新任董事長蔡嘉駿。出身產業界的蔡嘉駿致詞時表示,未來文策院有兩項工作重點,第一是資本化,第二則是國際化,希望未來善用政府資源結合民間企業,並促使大型民間企業資金與外資投入台灣內容產業。
文化部長史哲今擔任監交人。他致詞時強調三點,第一,由於政府資源有限,他一上任就每周與文創司、影視司、影視局、文策院等召開彙報,藉此整合資源打團隊戰,使創作端到應用端及產業化獲得協助;第二,期許文策院能發揮行政法人的彈性,主動積極的服務產業、強化溝通;最後,借重蔡董事長面對資本市場的產業經驗,使資本市場足以支撐文化內容產業化。
蔡嘉駿說,他一路從漫畫、遊戲、廣告、行銷、影視投資,也做過OTT平台經營,從OTT經營的失敗經驗認知到串流全球化下,台灣市場很難靠單打獨鬥,難與國際巨頭在資本、內容上競爭,在這個行業做任何生意需要先團結。
蔡嘉駿指出,未來文策院有兩項工作重點,第一是資本化,第二則是國際化。他說,現在大家看到的韓國內容,背後代表的是資本流動及政府推手角色,他曾看過一份報告,韓國內容產業IP上市公司有150家,反觀台灣整個內容產業卻只有10幾家上市公司,裡面7、8成都是遊戲公司,真正屬於影視製作、音樂、出版的公司恐怕僅2、3家。
他表示,過去幾年,台灣市場競爭資本通常來自政府補助,但政府應提供誘因,而非主導,未來希望能善用政府資源跟民間企業合作,把資本投入市場,讓內容產製上市公司能多幾家;除此,台灣目標市場內需不大,如何讓好的創意跟國際公司合作也會是文策院目標,近期他將拜會大型法人機構、電信、創投公司、國際公司等,爭取合作機會。
過去常有人問為什麼台灣沒有辦法製作出鬼滅之刃、魷魚遊戲?也有人會說好想贏韓國。蔡嘉駿說,大家都想在內容產業這一局贏韓國,但他必須務實地說「短期內不可能」,縱使國情不同,台灣無法完全複製韓國經驗,但韓國確實有值得師法之處,像是政府如何利用政策工具吸引大型企業投資資金、提供商業思維與行銷經營策略。
蔡嘉駿說,如他前述,韓國內容產業有150家上市公司,台灣卻僅10幾家,再看韓國日前的併購戰,BTS經紀公司HYBE、韓國最大網路通訊集團Kakao爭奪娛樂公司SM股份,HYBE市值台幣兩千億,Kakao七千億,台灣文化部預算連韓國民間企業市值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要設想的是如何在預算資源不多的情況下,發揮台灣主場優勢,吸引更多外資跟大型企業投資,而他認為,除了既有的投資融資補助,税減、上市櫃鬆綁配套也應一併處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