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生態攝影變了調 學者:數位科技發達的「炫耀式休閒」

台灣這幾年流行外拍,但部分團體營利,並且倡導不自然的生態外拍,甚至遭到動保團體埋伏檢舉,發現用釣魚線設定鳥類姿態,甚至有假佈景、拿食物誘拍,假生態之名行營利之實;學者認為,軟體進步,加上後製效果,讓人人都能成為攝影「大師」,這種「炫耀式」的休閒,也推波助瀾生態擺拍現象。
台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台大生物產業傳播與發展系兼任助理教授林如森表示,他常看到大安森林公園很多大砲攝影,對五色鳥育鶵會有壓迫感,也在植物園看過有人用麵包蟲誘鳥。
林如森表示,就他觀察,數位科技發達,數位相機不像過去傳統相機,必須懂焦距丶快門丶色溫丶構圖等等,才能拍出好照片,且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軟體進步,經過後製,人人都容易成為「大師」;要與普羅大眾談生態保育原理與生態系,很難讓他們接受與理解,拍鳥人口汜濫,全球皆然。
他也說,社群媒體發達,作品轉傳到line等,得到很多讚與掌聲,也因此,很多退休人員也加入大砲拍鳥行列,以休閒理論解析,這些都歸列為「炫耀式休閒」;他就曾在菜市場,一名資深阿姨拿出她拍的鳥炫耀,但問她這是什麼鳥,卻一問三不知。
桃園鳥會榮譽理事長吳豫洲表示,協會一年可以救傷2000多隻鳥類,但沒想到一邊救傷,另有團體一邊傷害鳥類,他9年前就曾呼籲,不要在拍照時過度干擾五色鳥,但風氣沒有改變,也有自稱保育的鳥會,設了佈景拍攝,說是保護小鳥,令人痛心。
台灣野鳥保育協會教育總監李進興表示,已經在這些場域蒐證好多年;他舉例某種鳥類,具有把其他鳥的蛋推出巢外的天性,為了讓攝影者拍攝這過程,這些場域讓鳥早晚各一場,一直在推蛋,後來這鳥因為反覆折騰而折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