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容器、新風潮 2022喝自然釀酒計畫探索陶罐風味

不遠千里自喬治亞訂製兩個蛋型尖底的Qvevri陶罐運送到台灣,試著用八千多年前在高加索地區就被用來釀造葡萄酒的方式來釀酒,會不會太瘋狂?對喝自然葡萄酒展Buvons Nature的BN+釀酒計畫來說,好似再「自然」不過。
BN+釀酒計畫一直希望能透過不同主題的釀酒實驗計畫,將自然派的釀酒理念和技藝,帶到台灣在地的酒業之中。因此2019年和威石東組成B&W釀酒實驗計畫;2020年開始Malikuda牽手酒計畫,兜結紐西蘭、台灣和都蘭部落的酒廠釀造跨國界與酒種的混釀酒;2021年開始Rewine計畫,以台灣水果復興歐洲的皮給酒(Piquette)傳統。今年則與威石東、出力釀、金色三麥、土生土長,協作「釀酒計畫」,將遠從喬治亞運來的陶甕和客家銅鑼窯陶缸,用於葡萄酒和混釀酒,釀造出的十餘款本地自然派佳釀。
陶罐是最古老的釀酒容器,八千多年前在高加索地區就被用來釀造最原始的葡萄酒。雖然後來陶罐逐漸被木槽、水泥槽和不鏽鋼槽取代,但卻不曾消失,在喬治亞和葡萄牙等地的鄉間,仍然有自釀自飲的農家將此悠遠的釀酒經驗傳承下來。
在過去二十多年間,自然派釀酒師重新學習用陶罐釀酒,用不同形狀和燒製溫度的陶罐,釀成許多帶礦石與鹹感的創新風味。讓這個以黏土燒製的古老容器,成為近年來最重要的釀酒新風潮,影響所及甚至超越自然派,也被許多經典酒莊採用。
威石東酒廠一直以來都是以不銹鋼桶或是橡木桶進行發酵,釀酒師楊仁亞表示,今年首次以溪湖木杉春果,使用Qvevri陶罐進行木杉單一品種釀造,並使用喬治亞陶罐常用的分層堆疊法,將不同處理方式的葡萄,分批入桶後進行低溫發酵、少量踩皮淋汁緩慢萃取的發酵。
「B&W 2022陶罐木杉古法氣泡橘酒」與「B&W 2022陶罐木杉橘酒」兩款酒,可以說是「雙胞胎」,差別在於前者在裝瓶前,再添加入少量木杉綠果汁進行瓶中二次發酵,後者則是繼續留在橡木桶中進行後熟。
實際試飲,「B&W 2022陶罐木杉古法氣泡橘酒」青春活潑,帶著些許辛香氣息,清新可人;「B&W 2022陶罐木杉橘酒」則顯得深沈、內斂些,讓木杉葡萄呈現迷人的礦物氣息。
如果想要了解陶罐發酵對葡萄酒的影響,一定要來到出力釀在自然酒展釀酒計畫中的攤位,可以品嘗最後不會裝瓶上市的實驗樣品。以不鏽鋼釀造的酒,酒色較淺,風味乾淨、清新;但以陶甕釀造的酒,透過釀酒過程有更多的氧氣進入酒中,不但酒色較深,蒸發也讓口感較為濃厚,帶有更多的鹹味感與礦物氣息。
由土生土長與金色三麥團隊聯合主持的Rewine 2022計畫,則以苗栗銅鑼窯陶缸,釀製酸桔皮給酒,並以釀造甕釀酸桔皮給酒的酒泥為材料,製作出「木杉東美酸桔皮給酒泥白巧克力bonbon」。
目前2022喝自然釀酒計畫酒款,已經開始預購,由於皆為實驗性質酒款,數量不多,想要嚐嚐台灣在地生產陶罐酒的饕客,手腳要快,以免向隅。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