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委會攜手NSO 再現「台灣古典音樂第一人」傳奇

客委會與國家交響樂團(NSO)攜手策劃「《泅泳漂泊》江文也音樂系列活動計劃」,16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辦「NSO與呂紹嘉《傳奇與傳承—紀念江文也》音樂會」,由NSO榮譽指揮呂紹嘉,以深入淺出的講解方式,帶領樂團演奏江文也的管絃樂作品—《台灣舞曲》、《北京點點》及《孔廟大成樂章》。
此外,由客家委員會委託作曲家顏名秀創作的作品《孤塵》,指揮呂紹嘉也將率領NSO世界首演。此曲將江文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化為五個樂段的生命巡禮。
江文也為客籍優秀音樂家,其父自福建永定遷徙來台,落腳三芝。江文也自小展現優異的音樂天賦,在1936 年以管絃樂《台灣舞曲》獲得第 11 屆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作曲獎,成為以日本國籍獲得該獎項唯一的亞洲人,更是將台灣帶進國際樂壇的第一人,明年是江文也逝世40周年,客委會攜手NSO以各種形式紀念活動,向這位傳奇人物致上最深的敬意。
呂紹嘉表示,音樂會中的三首江文也曲子《台灣舞曲》、《北京點點》及《孔廟大成樂章》,可說是他早年黃金歲月的音樂縮影,也是江氏跨越台灣、日本、中國的「三城記」,這三首樂曲有著截然不同的外觀風貌與清晰明確的藝術訴求:《台灣舞曲》像一捲徐徐開展的畫軸,緩緩敘述美麗而驚奇的故事;《北京點點》師法當代西方名作,卻全然綻放東方獨特的氣息,以瑰麗多彩的樂風,鮮活描繪千年古都的多樣情景;《孔廟大成樂章》更是他徹底拋棄西方作曲思維,在爬梳儒家哲思、研讀古譜中,以回歸傳統雅樂精神,嘗試開啟美學新領域的重要力作。
委託創作樂曲《孤塵》引用《台灣舞曲》的旋律為素材,五個樂段的名稱節選自江文也《北京銘》中的詩句,雖僅取其文句而不取其原詩之意,但如同曲名,作曲家從江文也的文字涵蘊中,藉著不同的詮釋,跨越時空帶出更深刻的連結。作曲家顏名秀表示,他的一生如此漂泊,在台灣居住時間最短,但他的作品都有台灣的身影,「我想這就是家的概念,慎終追遠,即便人生漂泊,卻始終心繫故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