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534人角逐2021宜蘭獎 石梓廷《傳輸帶》摘首獎

宜蘭縣最大美術競賽「宜蘭獎」迄今舉辦逾30年,參賽作品來自全國各縣市藝術家,今年共有534件角逐,91件脫穎而出,首獎為石梓廷創作的《傳輸帶》。頒獎典禮今天登場,由縣長林姿妙親自授獎,得獎作品即日起到10月24日,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第一至三展覽室展出。
「宜蘭獎」是從地方展覽走向全國性的藝術競賽,多年以來拔擢許多國內各地的藝術創作人才。該獎分成東方媒材、西方媒材、立體造型、攝影與新媒體藝術類,共四大領域徵件。
今年534件作品經三輪評審後,石梓廷《傳輸帶》摘下首獎,獲20萬元獎金,銀獎為詹哲名《羔羊只有不斷迷途》、銅獎是陳睿淵《蜃景V》,以及15名優選、73名入選;其中,宜蘭有1件優選、2件入選。
來自新北的26歲石梓廷,以《傳輸帶》奪下首獎。該創作手法以質感仿真為主,利用木頭做為造型基底,並用油畫罩染進行物件表面的處理。他坦言,不會刻意讓人覺得其作品是木頭,反而希望大家不要在意媒材,「我比較想讓人家覺得,為什麼它會在這裡。」
他提及創作理念,傳輸帶是夕陽產業的產物,《傳輸帶》透過擬仿手法去功能性,並放置在隸屬展場最矛盾的牆角,象徵其在該空間是個矛盾存在,就像夕陽產業在整個社會結構是充滿矛盾。
43歲林祐農是宜蘭人,其攝影作品《鰻寮群像》獲優選,該創作起源於多年前在海邊好奇拍下的鰻寮,以及捕鰻人遭海捲走意外事件。他說,每年10月之後的捕鰻季,宜蘭海岸線可以看到不少由捕鰻工人搭建的各式工寮,直到隔年2月再全部拆除,年復一年。
紀錄鰻寮影像迄今邁入第4年的林祐農認為,每個鰻寮代表一個捕鰻人的人生故事,他們必須在捕鰻季與海博鬥,用生命去換取收入,因此有時看到捕鰻人遭海捲走的新聞,就會思考拍攝作品中,是否也有回不來的鰻寮主人。
宜蘭縣政府表示,許多「宜蘭獎」得獎者獲殊榮後,更活躍國內外各大藝術盛事,期盼藉由全國藝術競賽,擴展藝術家的能見度,並促進宜蘭藝術文化發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