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象徵與消逝…敦南誠品熄燈 5萬人送別

敦南誠品再見!在人聲樂團空靈的歌聲中,陪伴書迷度過四分之一世紀的誠品敦南店於6月1日凌晨熄燈。上千名讀者聚集於書店前,在誠品董事長吳旻潔的帶領下,一起倒數歡送這座本世紀影響台灣人最深的不打烊書店;再坐上專車到新一代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 。
因為所在大樓面臨都更與租約到期,誠品敦南店31日結束營業,把24小時書店的棒子交給誠品信義店。31日凌晨起,書店便排起長長的人龍,店內擠滿人群買書、打卡與聽講座。誠品書店估算,昨天一天湧進5萬人次。文化部長李永得、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皆現身。
雖然深夜下起傾盆大雨,依然有上千民眾共聚於書店前一起倒數,親眼見證誠品敦南熄燈。
1995年9月23日,誠品敦南店從仁愛圓環搬遷於此處時,圓環舊址的告別活動也創下5萬人次,創下當時台灣書店史上單日最高人次。「謝謝大家!台灣真是超級可愛的社會,對一個書店的結束和開始,都有那麼多關注。」吳旻潔表示。正是在這樣的土壤之中,誠品才得以成長。
敦南店從31日凌晨開始舉辦「18小時馬拉松講座」,邀來詹宏志、陳芳明、陳文茜等作家演講;晚間7時起由歌手陳昇帶領多個樂團舉行「星空下的Live騷動」演場會,一起向敦南道別。詹宏志選在凌晨四點半開講,現場人潮洶湧。他驚訝表示,台北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在這樣的時間點還有這麼多人。
陳芳明表示,1989年誠品初開幕時,他剛從海外回來。誠品開幕時,他走進書店「嚇一大跳」,「怎麼會有這麼漂亮、像圖書館一樣的書店」,他在誠品看到各種「過去從來沒有看過的文學」。
之後進大學執教鞭,陳芳明開起「台灣文學史」課程,「需要甚麼書,就到誠品尋找」。現在想起來,他認為誠品是「1980、90年代台灣社會轉變具體而微的象徵。」詹宏志則說,當時社會有種「向前走、什麼都不怕的氛圍」,敦南店便是那種時代氛圍的象徵。他以「誠品講堂」為例,沒有一個大學可以開出這麼多奇怪的課程。
吳旻潔認為,大家想起誠品敦南店,就會想起自己生命中的某個部分。以她為例,15年前這裡跟父親吳清友聊天,決定加入誠品,「這裡是我年少的回憶,充滿歸屬感的地方。」她感傷表示,「敦南店的逝去,對我來說就像吳先生的離開。」許多人事物是在逝去之後經過歲月的沈澱,才知道對你的影響力。
吳旻潔表示,台灣各種行業與階層,都存在「我是誠品共同讀者」的關係,誠品的豐富與多元是台灣社會「每個人的參與」。誠品信義店已從5月29日開始不打烊,她相信信義店會是一個擁有「多維度世界」的24小時書店。未來誠品還會有更多展店、調整書店體質的計畫,將更深入社區、與讀者有更多互動,打造「連鎖不複製」的獨立書店。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