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國教授示範幼兒遊戲教材 123木頭人也能促進認知發展

新課綱重視「身體素養」,信誼基金會邀義大利羅馬大學運動、人類與健康科學系博士Caterina Pesce來台,示範她自編的「Joy of Moving」教材教法,介紹如何以體能遊戲來促進兒童全人發展。這套教學方法已被義大利教育部採用,並全國推展。信誼基金會表示,這套方法值得台灣採用,但既有師資能力要再提升,全教總則表示幼保師資培育已納入身體活動設計,可以勝任。
現行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綱將「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納為六大領域之一,即將上路的108課綱也更強調「身體素養」。義大利博士Caterina Pesce研究專長為運動和認知發展之間的關係,她上月底來台示範自編的體能活動「Joy of Moving」教材,說明設計關鍵在於「活動的多樣性與變化性」。該教材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和肢體動作,以培養具有生活技能的未來公民為目標,也就是具備身體素養。
在每一項遊戲中,Caterina Pesce由台灣孩童熟悉的「紅綠燈」或「123木頭人」入手,逐漸往下延伸,加入更複雜的遊戲規則。之後,她再納入呼拉圈等簡易教材,以及播放不同節奏的音樂,讓參與孩童從不願移動身體,到最後融入遊戲情境,現場也傳出更多歡笑聲。
Caterina Pesce和參與孩童一起創造,衍生出多種遊戲的不同玩法。同時也讓台下聽眾了解這些遊戲背後的設計邏輯。舉例來說,「123木頭人」訓練孩子在動與靜之間的自律。她後來拿出呼拉圈,要求參與孩童隨呼拉圈的狀態改變姿勢,老師手立著呼拉圈時就站立不動,呼拉圈放到地上就躺下,呼拉圈轉動時則跟著轉動。她持續加速呼拉圈變化速度,從中訓練孩子快速更新對外界指定的記憶力。
信誼基金會幼教部處長陳澤佩表示,台灣的幼兒遊戲課程大多運用單一遊戲,例如「紅綠燈」或「123木頭人」,但該教案能由一個遊戲延伸出許多變化形式,且設計邏輯扣合兒童發展,值得台灣幼兒教育參考。
陳澤佩說,Caterina Pesce為體育專業,不過台灣幼保教師不一定懂體能。尤其公幼聘師限制多,目前僅私幼能聘請專業體能老師帶領孩子從事身體活動。
全教總政策部主任、幼教老師顏嘉辰則表示,融入兒童發展的身體活動不必比照專業體育班規畫,性質上屬於綜合領域課程。幼教系所的師資培育已經納入這一項,合格師資都能設計幼兒園每日30分鐘運動課程的教案,現行教師不至於不適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