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電第二季獲利3982億元創新高 每天賺逾44億元

含金量超高職涯博覽會 輝達現場徵才、高薪企業齊聚

隨著畢業季來臨,各種就業博覽會也相繼登場。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畢業季來臨,各種就業博覽會也相繼登場。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證券交易所日前公布2024年上市公司平均員工薪資,想進入高薪企業,就在104人力銀行6月28日在台北世貿舉辦的「2025職涯博覽會」,超過200家企業現場徵才。

「比高薪」,前10名高薪上市企業中,聯發科、日月光現場徵才。「挑隱形冠軍」,有全球前三大保險絲大廠的功得電子,有承攬台北101及台北大巨蛋連續壁基樁的同豐營造,有瑞士上市公司醫療服務業的台灣大昌華嘉。「拚福利」,近三成徵才企業提供特色假勤、分紅配股。2025職涯博覽會同時提供19場知名企業講座、免費職涯/履歷諮詢、中高齡多元求職服務等活動。

104人力銀行曾進行調查發現,各世代挑選公司首選都是大型企業,期待追求穩定以及較好的薪資。由104人力銀行舉辦的「2025職涯博覽會」,200多家參展企業,超過3成為上市櫃企業或外商,薪資方面更是領頭羊,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公布2024年上市企業平均員工薪資費用,400萬以上企業有聯發科、日月光,300萬以上企業有三商、台積電、和泰車,200萬以上企業有鴻海、華擎8家企業參與活動。外商的部分則包含NVIDIA輝達、鈦坦科技等,都將在2025職涯博覽會當中共同徵才。

除了知名高薪企業外,104人力銀行「2025職涯博覽會」中也有台灣隱形冠軍現場徵才,像是保險絲產量全球前三的功得電子,以及全球第一大串列設備及全球前三大工業通訊設備製造供應商的四零四科技,歡迎求職者先準備履歷、了解徵才廠商以及目標職缺,前進台灣隱形冠軍企業。

根據104人力銀行發布《2024年員工C.E.O.工作價值認知調查報告》,求職者最在意的求職因素,以薪資符合期待高居第一,其他包括:工作地點方便、獎金制度公平合理、福利制度佳、工作與生活平衡。「2025職涯博覽會」徵才企業為爭取求職者青睞,提供特色休假與休閒活動,例如:不扣薪事假或病假、旅遊假等休假與休閒活動,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提供特殊獎金如租屋補助、子女教育獎助學金與分紅配股,滿足求職者對獎金制度的期待;優渥的設施如健身房、員工宿舍,給予好的福利制度。

104人力銀行「2025職涯博覽會」同時邀請36名科技業、金融業、建築業、旅宿業等職場前輩提供免費職涯/履歷諮詢,協助求職者順利找到理想工作與職涯方向。同時也邀請遠傳電信、新光保全、健身工廠、麥當勞等知名企業,舉行19場企業講座,幫助求職者掌握產業趨勢。報名2025職涯博覽會:https://104cweb.pse.is/news-0513

職涯 求職

延伸閱讀

黃仁勳:歐洲蓋20座AI工廠 這項科技已到轉捩點

聰泰要當輝達最高級夥伴

輝達、Google、微軟帶頭衝 美股科技型ETF勢不可擋

輝達CEO黃仁勳:要在歐洲蓋20座AI工廠 量子運算走到轉捩點

相關新聞

「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曝光 今年上半年每月徵2.2萬人

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合作完成2025上半年「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報告指出,今年1到4月平均每月超過4000家企業招募...

高材生面試1舉動讓他無言 評論兩極化:AI時代要善用工具

科技不斷地進步,AI也逐漸成為現代人在生活、職場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有一名面試官透露,日前和一位台大高材生「語音面試」,但對方會把問題透過AI找到答案,然後再回答,讓這名面試官很不以為然,認為就算錄取了,日後也會被看破手腳,貼文也引起熱議。

面試前被要求寫「個資」 網無奈吐槽:連父母星座都得寫?

新鮮人在求職時,會應公司要求填寫一些「基本資料」,但有些資料恐涉及個人隱私,且尚未入職,有個資外洩的疑慮。日前有位網友抱怨「面試就要填寫一堆個資,根本是資方在霸凌勞方吧」,他認為「很多人說這是服從性測試,明明就是公司想騙個資,還找一堆藉口」,文章引起許多職場過來人共鳴,表示「寫到手快斷掉,也是拿一堆無聲卡」。

辦公室變酒吧、還可穿睡衣上班…他曝公司荒唐福利 網:根本天堂

大家都很怕遇到慣老闆,動輒情緒勒索或要求無止境的加班...

藥學系被吹太高?女藥師嘆年薪沒百萬想逃了 多數人曝1優勢反駁

不少人對於藥師的印象,通常都是薪水高的族群,尤其是「社區藥局的藥師」,月薪最多可高達6位數,也因此大學的藥學系成為熱門搶手的科系。

找科技業開6萬5月薪 面試官瞬間臉垮下來…網見2條件認為合理

現代科技業發達,不少人看準薪資高、福利好,紛紛想投入相關產業。有一名電機工程畢業的網友面試某科技公司,當被問到期望薪資時,他提出65K價碼,沒想到面試官當場變臉,讓他覺得可能無望,想問大家是否自己開出的薪水太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