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實質月薪年增約1% 薪資成長速度連13個月「超過通膨」

行政院主計總處11日發布2025年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47,807元、年增3.22%。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主計總處11日發布2025年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47,807元、年增3.22%。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主計總處11日發布2025年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47,807元、年增3.22%,剔除物價因素,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43,727元、年增1.16%,是近五年最大增幅,且薪資成長速度連13個月超過通膨

至於1~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43,519元,年增0.9%,為四年來最大增幅。累計總薪資平均數則是增加3%,剔除物價後的每人每月實質總薪資則是增加0.82%,是連兩年正成長。可見隨著通膨降溫,受僱員工薪資成長終於逐漸超過通膨。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指出,工業及服務業平均經常性薪資是各行業的平均結果,1~4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低於整體平均者包括住宿及餐飲業34,866元、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36,553元、製造業45,484元,但當中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6,733元,還有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57,903元、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9,200元、金融及保險業71,260元,則為薪資較高的行業。

觀察今年前四月行業別經常性薪資變動情形,各行業多較上年成長,其中批發及零售年增3.76%、營建工程業年增3.73%、製造業亦年增3.66%。累計總薪資平均數部分,製造業因年終獎金及績效獎金發放較多,年增4.53%,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增加5.86%。

在中位數部分,今年前四月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則為34,905元,年增0.82%。而今年1~4月女性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6,046元,男性為39,922元,若與上年同期比較,分別增加3.17%及3.27%。

今年1~4月未滿30歲者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1,507元,後隨年增增長,薪資因工作經驗及專業程度的累積而提高,50至64歲者增至42,914元,至65歲以上者因包括退休後二度就業的員工,中位數降為38,754元。

前四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隨教育程度提高而遞增,專科及大學程度者為40,339元,研究所程度者為65,927元。就近五年同期觀察,研究所程度者年增率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

通膨 薪資 薪水 物價 主計總處

延伸閱讀

關稅拉貨潮大爆發 4月電子零組件業加班工時「創46年新高」

美國關稅拉貨潮 前4月電子零組件業「加班工時創新高」

你也有嗎?主計總處公布「去年34%廠商加薪」 創24年新高

債市能通過考驗?公債標售和通膨數據公布在即 當心美債再掀波濤

相關新聞

「錢多vs.生活品質」同時錄取台積電、外商怎麼選? 眾人秒答:趁年輕多拚

如果同時錄取台積電和外商,你會怎麼選?有一名女網友透露自己同時獲得台積電和科技業外商的offer(錄取通知),但一個錢多卻比較累,另一個錢比較少,不過比較有自己的時間,因此非常猶豫該選哪一邊才好?

1職缺非「醫生、工程師」可月領11萬 網驚呼:到底業績多好?

工作百百種,許多人找工作首要目標就是要「錢多」,而除了工程師、醫師以外,還有什麼工作能夠達到年薪百萬呢?日前有網友發現1職缺月薪高達11萬,就是「社區藥局藥師」,讓許多人驚呼,「藥局到底業績多好?」

無薪假2895人 受美對等關稅影響達1189人

勞動部今日公布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無薪假)統計,事業單位計160家,實施人數2895人,其中因美國對等關稅...

傳產公司薪資32K 她嘆南部要高於35K好難…網見學歷秒懂原因

南部低薪狀況一直以來都是不少人討論的問題,有一名住在南部的女網友投了不少履歷,卻只獲得一間傳產公司面試,雖然錄取了,但是開出的薪資卻只有3萬2,讓她最後只待了兩個月就提離職。貼文一出,多數人立刻看出問題所在。

暑期打工旺季 兒盟:近半青年未與雇主簽訂勞動契約

隨著暑假到來,青少年打工的熱潮再次升溫,但職場權益保障問題也隨之而來。兒福聯盟今天發布「2025年青少年打工現況調查報告...

面試新公司人資要求給2電話號碼 轉職女苦惱:找不到怎麼辦

面試時若雇主要求聯繫前公司,是否會緊張?有一名女網友透露日前面試新工作,人資要求提供兩間前公司的聯絡方式,但她只能提供一間,因此不知道該怎麼辦,貼文讓不少人認為人資的要求不合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