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還是沒台灣!川普公布新關稅通知函共8國 巴西被課50%關稅最高

國民黨周五立法院會擬放行台電千億元撥補案 不少藍委不滿

中南部慎防連日致災雨 吳德榮:這天台灣東方擾動發展 關注是否威脅

免大學文憑也應徵!13項職缺不怕被AI取代 發展穩定薪資佳

有13樣工作不容易被AI取代。圖/Ingimage
有13樣工作不容易被AI取代。圖/Ingimage

AI浪潮來襲,許多人都怕未來工作被取代。不過其實有13種工作,不需要「大學學位」,薪資也不錯,而且又可以長期穩定發展,還不會被AI取代的職缺,包含「空服員、旅宿業經理、水電工、保全」等工作。

根據《今日美國報》報導,美國履歷撰寫服務公司(Resume Now)職涯專家史賓塞(Keith Spencer)指出,不太可能被AI取代的工作,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像是要有高度人際互動需求,或者是首要夠靈巧,在不可預測的環境中操作,以及高度創造力的工作。

共有13種不易被AI取代的工作:

1、森林火災檢查員與預防專員

工作內容:評估火災風險、調查野火起因並制定預防火災策略。

為何不易被AI取代:預防野火需實地查訪,無法完全自動化。

2、空服員

為何不易被AI取代:AI無法送餐,機上服務需要與人交流。

3、旅宿業經理

工作內容:管理旅宿設施的營運與員工、讓住宿者滿意。

為何不易被AI取代:AI不能即時處理客房馬桶堵塞等突發狀況。

4、電工

為何不易被AI取代:AI無法安裝吊燈,電工工作需人力直接協助。

5、水電工、管道安裝工

工作內容:安裝並維修住家與商業場所的水與瓦斯系統。

為何不易被AI取代:工作情況複雜多變,AI難以全面應對。

6、工業機械技師

工作內容:維護工業場所的機械系統。

為何不易被AI取代:須即時解決問題,AI難以勝任。

7、主廚與料理長

為何不易被AI取代:AI無法品嚐湯的味道,料理開發和食物準備需創意。

8、助聽器專家

工作內容:處理助聽器並照顧病患。

為何不易被AI取代:工作需要手動操作、跟人有互動。

9、個人服務經理

工作內容:管理健康計畫、活動策劃或高端禮賓服務。

為何不易被AI取代:需人際互動、情緒判斷與決策能力。

10、機械維護技工

工作內容:負責工業機械的例行維護。

為何不易被AI取代:複雜的維修需人力即時應對。

11、保險業務員

為何不易被AI取代:雖有些承保業務可自動化,但客戶仍需個人化服務。

12、飛機貨運監督員

為何不易被AI取代:部分貨運任務可由AI處理,但應對突發狀況需人力。

13、保全與火警警報系統安裝員

為何不易被AI取代:安裝與排除故障需人力操作。

AI 職缺 薪資

延伸閱讀

黃仁勳2025明牌來了!背板名單升級 55台廠、18大學、3金融業上榜

不爭不搶!超佛系3星座「追求平靜幸福」…處女在意秩序、他家人最重要

三峽車禍釀3死!肇事者遭起底「違規慣犯」 網轟:道交3惡例搞爛交通

21日迎小滿「將軍星」發威!四生肖行動力飆升、事業財富點到滿

相關新聞

大型醫院違勞基法將重罰 護理師公會贊成但有1提醒

勞動部昨宣布,今年8月起將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等大醫院違反「勞基法」行為,比照上市櫃大型企業從嚴開罰,罰鍰由5萬元起跳。護...

多起工地施工架拆除釀災 勞動部:作業前應做危害調查、評估

近期接二連三發生工地施工架倒塌意外,釀3死2傷。勞動部職安署除立即指示轄管勞動檢查機構派員勞檢,也對事故工地停工處份,並...

「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曝光 今年上半年每月徵2.2萬人

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合作完成2025上半年「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報告指出,今年1到4月平均每月超過4000家企業招募...

台南大型徵才24日南台科大登場 上百家廠商提供逾5千職缺

「台南好生活 台南呷頭路」第2場大型就業博覽會,24日上午9時至12時在南台科技大學舉行,107家廠商提供多達5432個...

面試前被要求寫「個資」 網無奈吐槽:連父母星座都得寫?

新鮮人在求職時,會應公司要求填寫一些「基本資料」,但有些資料恐涉及個人隱私,且尚未入職,有個資外洩的疑慮。日前有位網友抱怨「面試就要填寫一堆個資,根本是資方在霸凌勞方吧」,他認為「很多人說這是服從性測試,明明就是公司想騙個資,還找一堆藉口」,文章引起許多職場過來人共鳴,表示「寫到手快斷掉,也是拿一堆無聲卡」。

辦公室變酒吧、還可穿睡衣上班…他曝公司荒唐福利 網:根本天堂

大家都很怕遇到慣老闆,動輒情緒勒索或要求無止境的加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