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0歲「氣象主播」李富城傳白血球飆2萬!醫分析可能3原因

NBA/76歲傳奇教頭!馬刺波總驚傳在餐廳暈倒送醫 現況曝

黃仁勳1舉動「震驚川普」 謝金河指對台灣這產業恐是惡耗

「職場善意」是什麼?高績效團隊的關鍵武器 薪水少員工也OK

職場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職場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摘要

1.研究顯示,「職場善意」能提升員工福祉、降低壓力,並為企業帶來高生產力和強創新力。善意在高績效團隊中,扮演關鍵催化劑。

2.善意和「好好先生」的區別,在於是否對他人寬容的同時表露真相。

追求高效率、崇尚高績效、忍受高壓力——這些都是現代職場的縮影。在競爭激烈的企業環境中,強勢領導和嚴格管理往往被視為成功必要條件,而「善意」則常被歸類為可有可無的軟性技能。

但如果告訴你,全球頂尖企業正悄悄以「善意」作為競爭武器,你會相信嗎?《如何成為生產力忍者》作者奧爾科特(Graham Allcott)在他的新書中提出重要洞見:在追求績效過程中,善意不是阻礙,而是加速器,是團隊表現和創新的關鍵催化劑。

這一觀點獲得了科學支持。2024年10月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職場善意能提升員工福祉、降低壓力,還能增強對組織認同感,甚至能讓員工願意接受較低薪資,以換取在具有同理心和高情商領導的公司工作。

善意≠好好先生:兩者的關鍵區別

奧爾科特指出,許多人排斥職場善意,是因為他們將「善意」與「好好先生」混為一談,這是根本誤解。

「『好好先生』確實有些軟弱——專注於維持和平,卻逃避說真相。」他解釋,「相比之下,善意文化專注於真相和寬容。好好先生是告訴人們他們想聽的,善意是告訴人們他們需要聽的。」

想像同事做完糟糕的簡報向你尋求反饋。「好好先生」會說謊:「表現不錯。」而善意的做法,是真誠的討論問題和改進方向。

心理安全感:高績效團隊的基石

此外,研究表明,高績效團隊建立在信任和心理安全感上,善意是建立這種環境的快速方法。

當團隊心理安全時,成員敢於提出問題,分享創新想法,說出困難真相,也更開放接受改進建議。所有研究都指向心理安全、以人為本的企業更成功。心理安全感能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參與度、留任率和創新力。

善意的連鎖效應

那麼為何職場善意不那麼常見呢?奧爾科特觀察,這與「商業壞蛋」敘事有關,從《威尼斯商人》到《華爾街之狼》,大眾娛樂與媒體常描繪,對人苛刻者才能成功。

他說,賈伯斯傳記後,許多創始人認為對員工大喊大叫就能建立下一個蘋果,但統計顯示,大多數成功領導者其實相當受人喜愛。例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溫暖和善意為成功奠定基礎。

善意是動詞,不是名詞。重要的是行動,如員工互助計畫,讓同仁捐出休假給需要長期治療的同事,創造連鎖效應。給予者感受成就感,其他員工受啟發加入,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支持。

最新研究證實,接受善意的人更有可能也去執行善意行為,形成良性循環。在當今職場,善意可能是我們最被低估的競爭優勢。正如研究所示:善意從你開始,但不會在你結束。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HR Drive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不是加分項,是現代職場競爭力的關鍵武器!「職場善意」是什麼?

同事 團隊 績效 職場

相關新聞

培育綠領人才...環境部攜手28大專院校 4月下旬陸續開課

「綠領人才」搶手,成為產業界爭相延攬的對象,預估未來五年,綠領人才需求成長1到3倍。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結合全國28所大...

身障就服員薪資低 勞部擬調整

一樣都面臨缺工,勞政、社政近年卻掀起搶人大戰,許多社福團體反映,由於薪資差距,導致部分身障就業服務員跳往社政、衛政領域,...

高雄展覽館聯合徵才活動逾800職缺 薪水挑戰6萬5

結合高雄智慧城市展,高雄市勞工局明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辦「樂業高雄、幸福融融」聯合徵才活動,邀請31家企業,提供逾800個工...

替身障謀職 就服員:看見個案就有力量

身障就服員分為庇護、支持性就業服務員,前者在庇護工場協助庇護員工完成任務,培養到足夠能力再轉銜至一般職場,後者則負責開發...

雇主伸鹹豬手申訴75件 成案20件

台灣前年掀起「Me Too」風暴,促使性平三法修法,新制於去年婦女節上路。勞動部昨公布去年三至十二月「職場性騷擾案件通報...

北市滿50歲保母占7成8六都最高 社會局:到宅保母未被採計

托育聯盟等民間團體今指出,台北市50歲以上的保母比例從六年前的七成增至目前的七成八,六都最高。北市社會局表示,在宅保母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