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稱風電、太陽能每度多5元 童子賢:核電可省N千億

台中母子逛誠品被當賊 市警局認有疏失今記「申誡處分」

今急凍剩4度…還沒冷完?專家曝3月「最後一波」冷空氣時間

企業搶才達高峰!89%企業追問離職原因 勞方常給3大理由

人力銀行調查,企業開出平均月薪條件,繼2015年突破三萬元大關後,今年更首度突破4萬元。示意圖。記者黃義書/攝影
人力銀行調查,企業開出平均月薪條件,繼2015年突破三萬元大關後,今年更首度突破4萬元。示意圖。記者黃義書/攝影

因應年後轉職潮,企業擔心人力吃緊影響營運,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96%企業年前徵才,三成五屬於擴編,平均每家企業釋出13個職缺,而且企業開出平均月薪條件,繼2015年突破三萬元大關後,今年更首度突破4萬元,達到40622元,比起去年39115元增加1507元,漲幅為3.9%,續創12年新高。

調查顯示,有89.3%的公司會詢問「年前求職者」離職原因。而且在可複選狀況下,企業最常聽到回答的原因,依序是:「生(職)涯規劃」(81.8%)、「苦等升遷或換部門(職務)的機會」(52.2%)、「個性與工作屬性或企業文化不合」(44.1%),以及「換工作以便照顧家人」(35.7%)、「單純職業倦怠」(31.8%)。

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合計有高達96%的企業表示,在蛇年農曆年前「有徵才計畫」,高於去年的93.7%,以及前年的92.7%,是12年以來新高。其中分成:60.9%屬於「單純填補員工離職後的空缺」;其餘35.1%才算是要「擴編」。

平均每家企業預計釋出13個工作機會,多於去年的10.9個;另外還有七成四(74.2%)的資方在年前徵才計畫當中,可以接受求職者最晚「年後上班」。

至於企業最需求的人才,有71.8%鎖定資歷在「1年以上至3年不到」;接受「3年以上至6年不到」占50.3%;接受「1年不到」也占30.3%。

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職缺類型方面,仍以「基層員工」為主:74.8%屬於「內勤缺」,64.1%屬於「外勤缺」;其次才是「儲備幹部」(39.3%),以及「基層主管」(24.6%)。

企業開出的「平均月薪」條件,繼2015年突破三萬元大關後,今年更首度突破四萬塊,達到40622元,比起去年的39115元,增加1507元,漲幅為3.9%,並續創十二年新高。

企業對於年前求職者,依舊是先看他(她)的「工作態度」,再看「工作能力」!同樣在可複選狀況下,最在乎的五大條件依序為:「責任感」(70.2%)、「抗壓性」(68.7%)、「穩定度」(66.3%),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53.9%)、「配合度」(51%)。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企業除了提早因應年後離職潮,過年前積極補缺的原因,首先與社會新鮮人有關,像是新人試用期過後,職場菜鳥辭職人數變多,企業端有望持續從「年中」徵人至「年終」。

同時隨著景氣復甦,帶動內外銷市場業績回溫,上半年持續因缺工而徵才的企業,招募力道仍保持到歲末,使勞動市場呈現「淡季不淡」的榮景。

徵才 求職 離職

延伸閱讀

年底找工作遭瘋狂已讀…他崩潰問正常嗎? 過來人安慰:在等一件事

提離職後公司「加薪4千」徵人!她後悔想回鍋 網一面倒勸退

霸凌調查問卷挨轟「真釣魚假關心?」蔣萬安:議員誤會了

好難懂!主管拔她工作卻私下關心 日商OL變閒不解:要我走嗎

相關新聞

通知錄取後公司卻反悔 勞動局曝要賠求職者2個月工資

有民眾求職被通知錄取,跟原公司提離職確定後,卻遭新錄取的公司反悔,表示要收回錄取通知,這位勞工向北市勞動局陳情,最後調解...

挽救醫護出走潮 長庚醫院發4.7月年終、新光預算增16%

農曆春節將至,各醫院陸續公布年終,新冠疫後醫護爆發出走潮,待遇格外引人關注。長庚醫院今天宣布年終4.7個月,加發1.5萬...

精進就安基金管理 勞動部提3面向6策進作為

有關外界對於就業安定基金運用及管理之疑慮,勞動部今天將就業安定基金管理運用之精進規畫報告函送立法院,該報告提出爭取合理編...

立委疑員工過勞「每日工作15小時」台鐵:2方式改善

2017年12月台鐵沙崙組列車長張銘元因過勞猝死,今年11月20日再發生花蓮和平車站司機員昏迷死亡。立委李昆澤今指出,台...

勞工去年總工時 又多15小時

勞動部最新國際勞動統計數據出爐,台灣受僱勞工去年平均年總工時為二○二○個小時,較前年多出十五個小時之多,在卅九個OECD...

創紀錄 !台灣虎航年終獎金平均12.8個月 今年再調薪4%

疫後隨著出國旅遊潮爆發,航空業營收屢創佳績。台灣虎航今上午召開董事會拍板年終獎金,每位員工平均可領12.8個月年終獎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