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跟不上! 87%上班族扛「中高度」心理風險影響生產力

「資訊焦慮」是現代人常有的症狀,手機下載一大堆懶人包,擔心自己停止進步、跟不上時代。根據「2023亞洲心理健康指數」的報告指出,87%台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造成員工敬業度降低、經常請假以及流動率提升,進而導致生產力下降。
2024年8月刊登於「SAGE Open期刊」的研究報導:「錯失恐懼症」加上過載的資訊,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險因子。所謂錯失恐懼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被定義為對錯過重要、更新的資訊,以及建立關係和互動機會的焦慮感。
「SAGE Open期刊」的研究,由諾丁漢大學心理學院和醫學院共同進行,透過線上研究平台Prolific招募參與者,共有140位參加,全居住在英國,至少每天使用一次技術工具工作,透過問卷了解數位化工作場所中受到的「負面」影響,包括壓力、焦慮及害怕跟不上時代等。
新北市土城醫院暨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提到,資訊過多遠超乎以往的「知識爆炸」,通訊軟體已成為人際溝通工具,如果沒有秒讀、秒回,可能致使產生「資訊焦慮」及「資訊疲勞症候群」。「SAGE Open期刊」的研究提出,這種焦慮感會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崩潰、影響生產力與離職率。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在數位化職場環境中,員工可從身體狀況與工作效能的改變來覺察心理健康。如果常感到焦慮、不安、緊張甚至睡不著,這些現象代表可能承受過多的壓力與負荷。
呼應10月10日是台灣國慶日,同時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世界心理衛生聯盟將今年主題訂為「職場心理健康」(It's time to Prioritize Mental Health in the Workplace)。葉雅馨呼籲,心理健康和生理疾病有雙向關聯,民眾應好好檢視工作及身心狀況,對於心理健康促進應採取積極的行動。
心理健康疾病被喻為潛在的慢性自殺,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工作提不起勁的惡性循環。葉雅馨建議,若情緒開始影響身心健康,包括經常感冒、不明原因過敏、身體出現疱疹等都是警訊,可採取2種方式來應對。
1.與主管討論:檢視自己是否常在下班時間查看信件或社群、必須頻繁的進行工作互動,像是接收主管的指令、搜集資料及完成,可和主管說出焦慮感,討論調整工作模式。
2.建立規律感:工作難免會用到額外時間,可限定查看社群、信箱的次數和間隔,不用「隨時」,例如1或2小時看一次,看完不須立刻處理,一段時間後能讓自己比較放鬆。
葉雅馨提醒,雇主要能接受員工已讀不回,並和員工保持充分溝通與適度關心,如下班後不傳工作訊息,緊急且有時效性的工作可先跟員工討論,確認建立一致的工作互動管道與文化,有助於降低員工怕錯過訊息的焦慮感。
另,應注意員工的請假狀況和工作表現變化,如果病假變多、原本很快能完成的工作卻延遲或交不出來,透過觀察適時給予幫助,避免員工在數位化工作中累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