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眾院歷史性表決 將共和黨「騙子」議員桑托斯趕出國會

地牛翻身!台東6時27分規模4.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企業最愛研究所高薪領先群出列!不只頂大 也有技職及私校入列

近三年獲企業邀約面試五大高薪職務的碩士領先群名單曝光。示意圖/ingimage
近三年獲企業邀約面試五大高薪職務的碩士領先群名單曝光。示意圖/ingimage

大學畢業,該不該攻讀研究所?又該報考哪些學校?哪些學群?個人興趣、職涯發展、職務專業、企業青睞、以及薪資加值等都是考量因素。根據104人力銀行「職戰力!企業邀約研究所領先群出列」報告,最近三年,獲企業邀約面試五大高薪職務的碩士領先群包括:國立五頂大、國立四中、國立七大技職、八大老牌私校、以及三所特色大學。

研究所即將開始報名,為協助大學生與家長評估是否該繼續升學,104人力銀行發布「職戰力!企業邀約研究所領先群出列」報告。其中,「領先群篇」從2020至2022年畢業的資通訊、商管、工程三大學群碩士生,且在各該年度6~8月有求職行為(開啟履歷)的35,593人資料分析,觀察企業招募前五大高薪職務時,對各校三大學群碩士生發出面試邀約比率,進而完成「職戰力」領先群。

研究同時比對同期間求職的84,024名大學畢業生獲邀程度。另因生醫學群容易受醫生等特定高薪職務的影響,教育人文學群容易受到中等教師制度的影響,因此本次報告不含生醫學群、教育人文學群。分析結果有以下發現,領先群學校表現平均,另有三個特色學校突圍。

一、依學校體系,國立五頂大(台、成、清、陽明交大、政);國立四中(中央、中正、中山、中興);國立七大技職(台科、北科、中科、雲科、虎尾科、高科、勤益科);老牌則有八大私校(中原、逢甲、元智、淡江、輔仁、銘傳、東吳、東海)。這些學校在資通訊、商管、工程等三大學群中,表現穩定且平均。

二、依學群資通訊學群、工程學群來看,在研發設計職務例如演算法、IC設計、韌體設計、半導體工程師等,多需以深度理論為基礎,強邀國立頂大。實務產線職務方面,例如設備、製程工程師,因重視實作且需求量大,一般大學、技職、私校全數入榜。「產學合作」提高即戰力,畢業即就業。由於半導體S廊道成形,北中南皆有學校躋身領先群。

三、商管學群部分,政大、輔大表現突出;跨域整合職務,例如:儲備幹部、產品管理師、軟體設計工程師、國外業務,多需跨部門溝通、跨領域技術整合、創新創意、規劃管理與解決產品開發,國立頂大、國立四中、國立六大技職、八所老牌私校相對領先;若是技術實作職務,例如:查帳∕審計人員,偏向事務型工作、講究精準與條理,多所私立技職入榜。

最後則是三大特色學校,分別是海洋大學(航運技術科技 & 通訊/導航/控制整合 & 東北角海事產業)、彰師大、台師大(師範體系轉型綜合大學)、長庚大學(生醫工程 & AI半導體 & 奈米材料)。

技職 IC設計 研究所

延伸閱讀

研究所不是大學避難所!是否攻碩士?專家給三大評估指標

南臺科大創關鍵領袖大學 串聯企業二代首屆限30人

UBA/樂見職籃百花齊放 冠軍教練陳子威:大學單純一點

技職生數20年來暴跌逾3成 教團要總統候選人想辦法

相關新聞

她職場打滾3年多被父母問存款愣住 網友點出事實:他們已經有底了

被問存款多少該怎麼辦?一名女網友表示,自己出社會快4年,有天在家裡吃飯的時候,父母突然詢問工作存款有多少,她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此發文求助應對方式。

他憂進台積是「自廢武功的開始」? 網勸別想太多:薪水已是外面天花板

原PO透露,自己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台積,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也是如此,是不是薪水更低、學不到東西又被老闆玩,且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呢?想聽聽大家看法。

外商公司剛裁員隨即大規模徵才 網曝暗黑操作手法:韭菜永不嫌多

每家公司裁員的原因不盡相同,不過大多是因為面臨景氣寒冬,營收不佳而作出的不得已決定。有網友發現,某家外商公司前陣子才剛裁員,最近又貼出徵才公告了,好奇為什麼會有這種操作手法,直呼「那麼不穩定的公司還會有人想去報到嗎」?

南部慣老闆很多?「避繳勞健保、要加薪就資遣」 他聽企業主一席話嚇傻

台灣職場勞資不平等的狀況一直存在,但為什麼慣老闆總是能振振有詞呢?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抱怨「台南慣老闆是不是很多?」表示自己最近親耳聽到一位大老闆分享自己的經營之法,深感不可思議,引發網友熱議,直呼「真可悲!」

旅宿業擬開放移工 交長:已提初步方案

國內旅宿業缺工嚴峻,行政院擬開放聘雇外籍移工,交通部觀光署近日先後找業者討論執行細節。據了解,公協會代表初步提出三建議,...

獎勵中高齡就業 勞團:關鍵在職場

台灣將於二○三○年面臨四十萬名勞動力缺口,為開發中高齡、二就婦女投入勞動市場,勞動部日前推出「婦女再就業計畫」,祭三萬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