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孫嘆阿公1千萬存郵局「被通膨吃了」 網急勸別管:會犯1大忌

地牛翻身!晚間9點21分花蓮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3級

柯文哲曝內心深綠...學者喊無中心思想 遇1效應將發現柯盈配支持者黏著度低

戶外勞工缺高溫保障 專家:別等熱死才重視

國內訂有高溫作業指引,高危行業需參考「綜合溫度熱指數」, 專家建議戶外勞工、外送員等應納入。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內訂有高溫作業指引,高危行業需參考「綜合溫度熱指數」, 專家建議戶外勞工、外送員等應納入。記者林伯東/攝影

極端氣候讓全球陷入熱浪,七月以來,台灣熱傷害通報人次也居高不下。專家指出,國內訂有高溫作業指引,明訂高危行業需參考「綜合溫度熱指數」,制定工作與休息時間規定等,但僅納入鍋爐、鋼鐵等製造業,在戶外連續工作的建築工人、外送員等並未列入,建議勞動部考量並訂定相關規定,對戶外勞工落實「高溫保障」。

近來連日高溫,致死頻傳。上周,嘉義卅九歲瓜田青農在卅五度氣溫下工作,太熱到瓜棚下休息,竟然猝死。先前則有登山客獨自下山中暑身亡。

熱傷害預警指標 製表/元氣中心、生活中心、政治中心
熱傷害預警指標 製表/元氣中心、生活中心、政治中心

WBGT規範工作與休息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高溫環境也要關注濕度,嘉義青農當時農務濕度達百分之六十五,計算熱指數都已達到危險等級。對於戶外工作勞工,應以計入包括太陽輻射、風速等的「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提出預警,並規範工作與休息時間。

中研院研究員龍世俊說,勞動部訂有「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即依據WBGT規範適用職業員工的工作與休息時間,目前適用的高溫職業,包括鍋爐房、鋼鐵鍛造、玻璃熔料、燒窯、火車機房等,多在室內操作,工作在戶外且連續曝曬的勞工,未在規範之列。

目前戶外勞工的高溫保障主要依勞動部六月修正「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計算熱指數,再提出工作與休息時間的建議。但朱柏齡與龍世俊都表示,指引沒有強制性,雇主落實機率低,加上指引修訂至今未有稽查,「別等到有人真的熱死了才來重視」。

目前氣象局依綜合溫度熱指數,每天發布當天和一周熱傷害預警,分別是注意、警戒、危險、高危險等四類。朱柏齡說,氣象局熱傷害預警是以各縣市行政區域為單位,對於外送員、建築工人來說,參考價值有限。

他舉例,以北市信義區為例,信義百貨商圈與商圈外的工地環境,可能大相逕庭。朱柏齡建議,只要是固定的戶外工作區域,如建案,現場就應購置相關設備,計算綜合溫度熱指數,依數值計算工人休息時間,有效避免熱傷害。

對於專家建議戶外工作者採用WBGT評估工作規範,勞動部職安署職業衛生健康組長張國明表示,WBGT較為精確,但通常用於人為控制下的環境監測,用在鍋爐、鋼鐵業等室內環境居多;戶外場所變數多,參數取得不易,所以用較好取得的溫度、相對濕度來評估。

職安署:提供雇主預防措施

目前世界各國都沒有依熱指數強制休息的規定,張國明說,職安署將持續關注國際主要國家對於熱危害預防相關法制或採行措施,適時檢討精進必要作為。基於戶外高氣溫危害預警原則,職安署已開發手機版行動資訊網,並以分級管理方式,提供雇主及工作者採取對應的預防措施。

高溫 指數

延伸閱讀

這樣也會中暑 醫院警衛服藥少做一件事竟腎衰竭

從事農作慎防高溫 農職災保給付熱傷害累計22件

新竹爆熱2外送員拚單中暑 醫:防曬外套要透氣

周日大暑 百萬農民留心 熱指數與熱傷害就診關聯高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財神爺下凡!大樂透頭獎1億元一注獨得 獎落這縣市

今(5)日開獎大樂透頭彩出現得主,由嘉義縣大林鎮東林里中興路106之1號1樓的一期發彩券行開出,由一人獨得。上月底剛開出...

吳德榮:今轉晴明再下雨 周四起大陸高壓籠罩晝暖夜冷

天氣陰晴不定,變化快速。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今晨鋒面尾巴通過,降...

30張雲端發票中百萬大獎 財政部判定「2張不給獎」原因曝光

財政部今天公布9、10月期統一發票中獎清冊,開出15個特別獎(新台幣1000萬元)及15個特獎(200萬元),消費金額最...

總額成長率封頂 後年健保費恐漲

行政院日前核定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達百分之四點七,八年來首次與國發會「高推估」一致,拉高至天花板,並用健保安全準備金撥補健...

無人機操作擬下修14歲!活動申請改分級收費 最快明年7月上路

無人機愈來愈夯,現行規範學習操作申請者須滿16歲。交通部民航局近日研擬修法下修至14歲,至於活動申請審查費用,擬採「許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