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2月九大新制上路看過來!高鐵早鳥票實名制、小三通可線上購票

在健身界小有名氣!網紅驚傳「心臟驟停」猝逝 享年30歲

中職/60人名單出爐!桃猿名單外有鄉長、郭嚴文戰力最猛

公務員變難當了?他曝修法後「加班1規定」非常荒唐:被逼做功德

有公務員抱怨,自從「公務員服務法」修法後,每天加班時數上限4小時,導致權益被剝奪。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公務員抱怨,自從「公務員服務法」修法後,每天加班時數上限4小時,導致權益被剝奪。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務員薪水穩定、福利好,是不少人都想捧的「鐵飯碗」。不過,立法院去(2022)年三讀修正「公務員服務法」部分條文,明定公務員每日辦公時數8小時、延長辦公時數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就有公務員透露,這樣立法導致可能無法加班,而工作又是責任制,如果工作量太多要做很久才做得完,加班再久都只能呈報四小時,等於變相被剝奪了加班時數,感嘆「現在的公務人員是越來越難當」。

一名網友在Dcard以「公務人員加班時數被剝奪」為題發文直言,前陣子中央修正公務員服務法,針對公務人員的服勤規定實施新措施。原PO認為立法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公務人員不要上班太久,但卻會導致需要報加班時數的時候出現狀況。

原PO說,按照目前法規,加班一天的時數最多只能四小時,且公務人員不得組織工會、不得進行勞資協商、不得罷工,勞工基本的三大權益保障都跟公務人員毫無關係,加上工作又是責任制,即便身體不適請病假在家休養,還是會接到電話,被叫回去上班。

原PO提到,雖然「公務員服務法」規定一天最多加班四小時,不過當工作量多到需要超過四小時來完成時,也僅能被督促說「加班再久只能加班四小時」,前往WebITR差勤系統申報超過四小時的加班會被拒絕。如果要拉長加班時數,必須透過另一個行政流程,也就是寫專案簽呈報主管機關核准拉長加班時數,「這個實在是非常荒唐」。

原PO抱怨,以往如果加班超過四小時,至少可以換補休,如今修法後,連基本的加班時數都不願意給,「說真的換了加班補休也休不到,往往都是奉獻給國家,真的就是在做功德」。

貼文曝光後,有苦主表示「加班還必須要在三天內登入系統,沒登直接沒收,真的可悲」、「有的地方值班12小時後強制休息還要倒貼自己的假呢」、「管制加班費沒有管制加班」、「人事單位帶頭違反,可以通報政風處理嗎?」、「現在的給薪和工作量根本沒比私人企業好到哪去,勞工能爭的權益一個沒有」。

有人指出「勞基法平常日加班最多也限制在4小時內,這樣看來沒差別啊!而且為何要執著在加班這件事?做不完隔天再做就好了,公務員應該不會因為沒做好就被要求離開吧?」、「那就不加班,準時下班啊!慣老闆是被員工寵出來的」、「真的別太累,留一點東西明天再做,不要一直加班」。

延伸閱讀

欣興傳放無薪「圓夢假」!勞動部說重話:搞奇怪名目也沒用 違法就罰

警察勤休新制上「黑班」 警政署:嚴禁美化書面資料

特教心評工作專職化仍無解 教部:方向去了就回不來

消防員加班逾百小時疑過勞猝死 盧秀燕:這是過勞社會

相關新聞

她職場打滾3年多被父母問存款愣住 網友點出事實:他們已經有底了

被問存款多少該怎麼辦?一名女網友表示,自己出社會快4年,有天在家裡吃飯的時候,父母突然詢問工作存款有多少,她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此發文求助應對方式。

他憂進台積是「自廢武功的開始」? 網勸別想太多:薪水已是外面天花板

原PO透露,自己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台積,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也是如此,是不是薪水更低、學不到東西又被老闆玩,且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呢?想聽聽大家看法。

外商公司剛裁員隨即大規模徵才 網曝暗黑操作手法:韭菜永不嫌多

每家公司裁員的原因不盡相同,不過大多是因為面臨景氣寒冬,營收不佳而作出的不得已決定。有網友發現,某家外商公司前陣子才剛裁員,最近又貼出徵才公告了,好奇為什麼會有這種操作手法,直呼「那麼不穩定的公司還會有人想去報到嗎」?

南部慣老闆很多?「避繳勞健保、要加薪就資遣」 他聽企業主一席話嚇傻

台灣職場勞資不平等的狀況一直存在,但為什麼慣老闆總是能振振有詞呢?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抱怨「台南慣老闆是不是很多?」表示自己最近親耳聽到一位大老闆分享自己的經營之法,深感不可思議,引發網友熱議,直呼「真可悲!」

旅宿業擬開放移工 交長:已提初步方案

國內旅宿業缺工嚴峻,行政院擬開放聘雇外籍移工,交通部觀光署近日先後找業者討論執行細節。據了解,公協會代表初步提出三建議,...

獎勵中高齡就業 勞團:關鍵在職場

台灣將於二○三○年面臨四十萬名勞動力缺口,為開發中高齡、二就婦女投入勞動市場,勞動部日前推出「婦女再就業計畫」,祭三萬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